曹仁沉吟良久,決定暫緩撤軍,就地休整,等待消息確認。

    他要求張鬆加派斥候,密切注意賀齊、祖郎兩部的動向。兵不厭詐,他懷疑周瑜可能施緩兵之計,為賀齊、祖郎迂回他的後路爭取時間。

    對周瑜來,野戰顯然要比攻城更有利,哪怕方山有地利可用,畢竟不如僰道易守。

    可是讓他放棄這個機會,立刻撤回僰道,他又不甘心。

    時不我待。一是即使周瑜受了重傷,隻要不死,以吳軍的醫術、醫藥水平,治愈是遲早的事;二是他心裏清楚,孫尚香已經擊敗了曹昂,進攻成都迫在眉睫,他必須盡快擊敗周瑜、孫翊,以便回援成都。

    對付孫翊肯定要比對付周瑜來得容易一些。

    危機麵前,曹仁不得不冒險一搏,否則他也不會衝陣襲營。如今冒險成功,正是趁勝追擊,擴大戰果的時候,豈能輕易放棄。

    張鬆理解曹仁的擔心,加派了斥候,同時重賞參與襲營的將士,他以隱晦的方式向諸將透露了周瑜可能受贍消息,提振士氣,為下一次作戰做好準備。如果能擊敗孫翊,那可是大功一件,幾乎是挽大廈於將傾,拯救了蜀國,拯救了益州,高官厚祿是不言而喻的事。

    眾將大喜過望,個個精神抖擻。

    隨著時間流逝,陸續有潰兵回營,尤其是被打散的騎兵。一千騎兵出擊,隨曹仁回營的不到百騎,陸陸續續回營的倒有兩三百,勉強又湊起親衛騎。

    斥候們想盡辦法打聽消息,很快有了收獲,既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

    好消息是孫翊全麵接管吳軍指揮權,周瑜一連數日沒有露麵,吳軍雖然一切如常,但士氣低落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從不同渠道得到了證實。

    壞消息是賀齊、祖郎在方山西側的長江兩岸紮營,正在建立陣地,封鎖江麵,截斷蜀軍退路。

    曹仁聞到了危險的味道,與張鬆商量後,決定對賀齊、祖郎部主動發起攻擊,試探其虛實,看孫翊會不會派兵增援。

    張鬆覺得有理,隨即推薦孟達統兵出擊,曹仁率主力在方山斷後。

    曹仁否決了張鬆的建議,決定親自統兵進攻賀齊、祖郎。

    周瑜是不是真的受了傷,眼下還不能斷定,但賀齊、祖郎斷他後路卻是確鑿無疑的事。不管將來是在方山決定,還是退守僰道,都必須擊破賀齊、祖郎。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他必須全力以赴,速戰速決。

    安排好方山大營的防務後,曹仁率部水陸並進,向西而去。

    賀齊、祖郎正在建立陣地,聽曹仁來戰,多少都有些意外,又心生警惕。

    與之前強調防守的夏侯惇不同,這是一個更善於進攻的對手,不能大意。

    他們隨即加緊陣地建設,商量好協同作戰的方案,又派人向中軍報告。曹仁主動出擊,正是圍殲他的好機會。隻要拿下曹仁本人,方山的蜀軍群龍無首,將不戰自潰。

    曹仁來得很快。賀齊、祖郎的軍報還沒送出去,蜀軍騎兵斥候就出現在大營外,瘋狂截殺吳軍傳令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