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吳軍精練,遇到這種亂來的對手,一時也有些疲於應付。

    最外圍的幾個吳軍大營陷入混亂,報警聲此起彼伏。

    很快,吳軍中軍發出命令,下令各營固守,不得隨意出營接戰,以免中列灑兵之計。

    在遭遇襲擊,敵情不明的情況下,這無疑是最穩妥的應對。以吳軍的實力,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穩住腳陣,進而摸清來敵的虛實,進而開始反攻。

    曹仁深知這一點,但他等的也是這一刻。

    他的目標從來不是吳軍外圍的幾個大營,而是周瑜的中軍。真正的攻擊手段也不是那些正在猛攻的步卒,而是他身後的騎兵。

    製造混亂,讓吳軍不能互相增援,然後以騎兵直衝周瑜的中軍大帳,製造更大的混亂。

    這就是張鬆為曹仁設計的戰術。

    如果能臨陣斬殺周瑜,那當然是理想的結果。退一步,隻要能衝破周瑜的中軍,讓周瑜無法順暢的指揮大營反擊,多造殺傷,再趁著這個機會撤退,也是一個不的勝利。

    有了這個勝利,就算退守僰道,也有足夠的士氣基礎,能堅守更長的時間。

    看到吳軍各營紛紛退回大營,關閉營門,營壘之間的通道空無一人,曹仁舉起了手中的長矛,發出了進攻的命令,踢馬衝鋒。

    胯下的西涼戰馬昂首奮蹄,借著坡勢開始加速,不過十餘步,就開始全速奔馳,像一枝離弦的箭,直指遠處的吳軍中軍大營。

    近千騎士抖韁舉矛,跟著曹仁魚貫而下,發起衝鋒。

    馬蹄聲迅速匯成一道,滾滾而去。

    他們沒有舉火。潛伏兩日,他們已經摸清了附近的地形,借著吳軍大營裏的火光照耀,他們疾速狂奔。戰馬幾乎四蹄騰空,騎士伏在馬背上,眼睛緊緊盯著遠處的吳軍大營,同時舉起了騎盾,護住自己的要害,準備迎接吳軍的箭陣攔截。

    吳軍聽到了騎兵的馬蹄聲,大感意外。這幾年,他們一直在大山裏作戰,很少有機會接觸成建製的騎兵,突然聽到如此怪異的聲音,不少將士都出現了短暫的空白。

    曹仁利用這個機會切入吳軍大營,沿著大營之間的通道,迅速向中軍挺進。

    有一些吳軍將士反應過來,舉起弓弩,向迅速接近的敵騎射擊。

    蜀軍騎兵舉起了騎盾,遮擋箭雨。箭射在盾上,篤篤作響,如炒豆一般。有一些騎士中箭落馬,但大多數人沒有受什麽什麽影響。他們並不戀戰,全速前進,如刺客之劍,直取要害。

    曹仁很快就看到了周瑜的中軍大營。

    中軍是一軍之中樞,是大將發布軍令的地方,除了旗鼓之外,大量的命令還是要靠傳令兵傳遞。是以即使是在戰時,中軍大營也不會將營門完全關閉,至少要留一道門讓傳令兵出入。兵力越多,大營的規模越大,命令傳達越頻繁,處於中心的中軍就需要留出更多的出入口。

    這不是哪一個饒習慣,而是軍中慣例。

    曹仁統兵多年,對這種慣例一清二楚。他知道周瑜剛從山裏出來,這樣的思維慣性還沒來得及消除,出現漏洞的可能性非常大。他也知道周瑜沒有成建製的騎兵,就算有防備,也沒有有限的手段來阻止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