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婁圭一樣。

    婁圭奉詔前來增援,還有協助他的任務,但他身邊有廖立,聽婁圭建議的時候不多,婁圭也很自覺,從不主動建議,當然也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甚至連大營都不在一起。

    婁圭在江北,隔著巫溪,與巫縣相對。

    徐庶來了,恐怕也是如此,到時候與婁圭同聲相應,他更難指控。

    必須在有新的消息到之前,攻克巫縣。

    孫權與廖立商量之後,決定接受神女的建議,親至神女峰拜祭火神和神女瑤姬,請求賜福。

    從南陵灘去神女峰有水陸兩條路,一是乘船走水路,順江而下,直到神女峰下。可是神女峰臨江而立,壁立千尺,無法直接攀上去,最後還是要走陸路。

    陸路也分兩條:在棧道被曹操拆毀之前,可以走沿江棧道。棧道被拆毀之後,就要先沿著巫溪上行,從細腰宮前東行,從神女峰的北坡上去。

    巫山十二峰分列長江兩岸,南北各有六峰,神女峰是西起第四峰。孫權這一趟要走近百裏山路,依次經過至少四座峰,才能到達目的地神女峰,為了能將祭祀用的物資運過去,披荊斬棘是免不聊。

    孫權費了幾的心血,終於站在神女峰上。

    看著腳下幾乎直上直下的山崖,看著不遠處滾滾東去的江水,孫權感慨良多。

    祭祀完畢,神女又得到了神諭。

    神諭很含糊,隻機會在西北,具體指什麽,神女也解釋不清。

    孫權和廖立、吳奮商量了很久,又將沈彌、婁發請來一起商量。婁發偶然提到了一點:會不會是蜀軍有輜重越?

    此言一出,眾人如夢初醒,都覺得婁發得有理,這個可能性最大。

    巫縣被圍半年,城外大半被吳軍控製,秋收之後,不少百姓就將租賦交到了吳軍大營,減輕了吳國的輜重運輸的同時,也讓巫縣城裏的蜀軍將士無法得到足夠的補給,隻能依賴魚複方麵來的增援。

    魚複到巫縣正常走水路,順水而下,很方便。可是上次一戰,李異等人損失了大半戰船,水路落入吳軍控製之中,蜀軍如果從水路運糧,等於送給吳軍。

    水路不能走,那隻剩下一條山路。從白帝城向東,溯東瀼溪而上,再翻過陽台山,就可以進入巫溪上遊。順著巫溪向南走二十多裏,就能到達巫縣城北。

    這條路當然不如長江水路方便,卻是可以通行的。由於婁圭就駐紮在巫溪東岸,蜀軍押送糧草的隊伍不會少。換句話,如果伏擊成功,斬首數量很可觀。再加上劫獲的糧草,戰績相當誘人。

    問題隻剩下一個:蜀軍什麽時候送糧?

    這種規模的錢糧輸送不會有很多次,可能幾個月就這一次。錯過這一次,下次就未必等得到了。

    孫權心急如焚,立刻派人與婁圭聯絡。婁圭的大營在江北,他對巫縣與魚複之間的情況更熟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