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閻行等人知道該怎麽做了。

    有了利益,服其他人也就有了可能。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麵前,什麽分歧都可以暫時放下,就算個別人非要報仇不可,也不會影響大局。

    死幾個人也未必一定是壞事。

    閻行隨即傳書各縣,請各家派人來談。

    果不其然,得知馬騰交出了武都,賈詡又親自來了金城,絕大多數大族都派來了代表,不少家主更是親自趕來拜見賈詡,參與會談。尤其是湟水沿線,通往西海(青海湖)的幾個縣,有點頭臉的全來了。

    羌中道是僅次於河西道的重要商道,如果重開西域,羌中道必然受益,他們都能從中分一杯羹。武力強的從軍征戰,還有機會立功封侯,成為真正的貴族,躋身朝廷,而不是局限於鄉裏的一方豪強。

    總體而言,絕大多數人都讚同賈詡的意見,認可這是一個大好機會,不能錯過。也有人提出一些看法,從軍征戰,積功封侯固然是好事,可是朝廷有製度,部曲數量不可超過三百,這明顯是針對武人,涼州人太吃虧了,能不能上書朝廷,放寬一些限製?

    賈詡問了他們一個問題:是你們有錢,還是關東有錢?招募部曲是要花錢的,如果放開限製,那些羌人義從是願意跟著你們,還是跟著關東籍將領?

    眾人啞口無言。涼州如何能和關東比,關東饒產業以土地為主,就算有什麽災,土地還是土地。他們的產業以牲畜為主,災一來,牲畜大批死亡,他們隨時可能赤貧。

    更別四周環伺,惦記著來打劫的羌胡。一個防備不慎,就是家破人亡。

    羌人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真要敞開招募,關東籍將領挾雄厚家資,隨時碾壓他們,到時候涼州還有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真不好。

    賈詡又,你們不要隻盯著軍隊,滿足於做一個武人。從長期來看,朝廷的長治久安依賴文治甚於武功。要想真正在朝廷站穩腳跟,必須文武兼備,否則有人針對涼州,針對武人時,連一個為你們話的人都沒櫻你們再善戰,還能超過涼州三明?

    所以,征戰立功是眼前的機會,積累文氣,培養文武兼備的人才才是長遠的利益。陛下英明,願意給涼州這個機會,後繼之君能不能堅持這個方向,誰也不好。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陛下在位的這三十年,積累足夠的實力,在朝廷站穩腳跟。

    賈詡還舉了益州為例。益州原本是巴蜀蠻夷,一直為中原所輕視,後來文翁興學,益州文氣日厚,眼下雖然還不能和中原相提並論,卻比涼州強出太多。既然益州可以,涼州為什麽不可以?眼下大吳新立,陛下英明,推崇教育,可比文翁興學的力度大多了。隻要我們提出請求,陛下肯定會安排人力、物力,在涼州建學堂,培養學子。

    這是多好的機會啊?你平白向朝廷要錢要糧,朝廷不會給,若是興學重教,朝廷絕對支持。培養出來的學子,朝廷也會擇優錄取,不定還會有額外的優待。

    眾人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論見識之高,他們離賈詡太遠了,想爭利益都不知道怎麽爭,搞來搞去全是動作。隻有賈詡站得高,看得遠,知道該怎麽為涼州人爭取發展的機會,而且名正言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