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逵認為,秭歸離魚複太遠,在增援也未必能取勝,一旦失敗卻可能全軍覆沒的情況下,蜀軍遠道而來的可能不太大,守住巫縣,扼守夔門,讓吳軍受阻於四五百裏的三峽之中,顯然對蜀國更有利。

    換句話,秭歸的任務最多隻是延滯吳軍的進攻,消耗吳軍的士氣和實力,而不是阻吳軍於門外。這一點,從幾個城中的將領都是劉璋時代的舊部,在蜀中不受待見即可窺端倪。

    按照軍中慣例,被圍困三個月之後,如果力不足拒,外無援兵,城中將士就可以投降,家眷妻子不受牽連。到時候這些人就算降了,曹操也沒有理由殺他們的家人。

    因此,城中的蜀軍將士並無死戰之心。如果不著急,就圍城三個月,到時候再攻城。如果不想浪費這三個月,就強攻城池。城中將士自然要反擊,但能堅決到什麽程度,恐怕有限。

    當然,攻城就會有傷亡,至少會比三個月之後再攻的傷亡大得多。曹操、法正或許正是看破了這一點,所以才安排這麽一個局,以最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益。

    孫策聽了賈逵的分析,不置可否。

    不過,他從賈逵的解中得知,不僅江南城中的守將是沈彌是劉璋舊將,丹陽城中的守將婁發也一樣,秭歸城的守將則是秭歸大族文布、鄧凱,都是蜀國的邊緣人物。這些不僅賈逵知道,其他人也知道,消息原本就是陳矯從秭歸百姓口中打聽出來的。

    賈逵與其他人掌握的信息是一樣的,隻不過他從這些人事安排中窺見了曹操、法正的用意。

    別人也許沒看出,也許看出了,隻是沒機會。

    孫策接連看了幾個大營。雖所有人都知道他要來,事先有所準備,可是差距仍在。幾個大營中,以孫權、賈逵的大營最為嚴整,孫觀的略遜一籌,與其他諸將區別不大。不過孫觀麾下的泰山兵雖然略顯散漫,士氣卻很旺,有點老兵應有的驕傲。

    ——

    孫權站在江邊,等沮授、郭嘉等人乘坐的船隻靠岸。

    他看向江中的樓船,心思卻飄到了江對麵的城。孫策的那句話一直在他腦海裏盤旋,揮之不去,讓他莫名的惶恐,總覺得自己漏過了什麽重要的東西。

    樓船靠了岸,放下跳板,孫權收起心神,迎了過去,臉上露出溫和而不失分寸的笑容。

    沮授等人不敢怠慢,紛紛還禮,郭嘉還和他開了句玩笑,這才和沮授一邊話一邊向前走去。

    劉曄最後下船,與孫權見禮完畢,他回頭看了一下。“大王是看江對麵的城嗎?”

    孫權眼神微閃,隨即笑了起來。“仆射好眼力,這麽遠都能看到孤看什麽?”

    劉曄搖搖頭。“我雖是仆射,卻不是射手,哪有這麽好的眼力。隻不過站在大王的角度想一想,也就不難猜了。”

    孫權微微一笑,伸手示意劉曄,借著轉身的機會,看了看四周。沮授與郭嘉已經走出十幾步,又正在話,注意不到他們,其他人有的看不遠處的秭歸城,有的忙著從船上取東西,也沒人關心他們。

    “還請仆射指點。”

    “大王現在最想做什麽?”

    孫權遲疑了片刻,臉上的笑容有些不太自然。“立功。”

    “如此險要的地形,如何才能立功?自然是以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兵力,以泰山壓頂之勢強攻。江北三城都不,又互相策應,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難得卒拔。唯有江南一城孤立無援,城池又,不足千人,甚至可能隻有三五百人。若以大軍四麵圍之,攻之必克。”

    “仆射所言,自然是至理。隻是傷亡會不會太大?攻城的傷亡通常一比四,我軍精銳,自然會少一些。可是此城堅固,不可覷。以一比四論,即使城中隻有五百人,我軍也要損失兩千人。”孫權苦笑了兩聲。“仆射也知道的,孤麾下隻有一千五百人,怕是死絕了也不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