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這些……是真的嗎?”

    “荊州到處可見,應該是真的。”曹操解釋。他原本也懷疑過消息的真偽。兵不厭詐,用假消息欺騙對方太正常了,何況這上麵的數字那麽大,怎麽看都像是假的。可是轉念一想,他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想。這是公開發行的報紙,如果造假,不用他們懷疑,荊州百姓就會罵了。

    “若是真的,那大王剩下的時間就不多了。”劉巴長歎一聲,放下報紙。“僅是荊襄就能提供一百五十餘萬金,這是何等財力?想當初,大漢一年的賦稅收入也不過八十萬金。一百五十萬金足夠周瑜、黃忠、魯肅三人開支一年。三路齊發,大王又能支持多久?”

    曹操撫著胡須,苦笑不語。劉巴的擔心也正是他擔心的,既然荊襄能提供這麽多黃金,那中原世家、江東世家又能提供多少?總之一句話,一直困擾孫策的錢荒問題暫時解決了,孫策將迎來了又一個迅猛發展的機會,吳蜀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他已經追不上了。

    怪不得孫策不關心戰事,他在布更大的局,比如劉巴擔心的關鄭如果關中也像中原一樣,幾年就上一個台階,那就不是自給自足的問題了。

    新政居然有如此威力?曹操且羨且疑。他也在益州推行新政,效果卻遠遠沒有這麽好。

    孫伯符啊,你究竟用了什麽辦法?

    “子初,可有應對之法?”

    劉巴苦笑著搖搖頭。“大王,巴計窮矣。”他拿起報紙,輕輕晃了晃,神情沮喪。“荊襄世家能拿出一百五十萬金,不僅明了他們實力雄厚,更明他們對逆吳的信任。這可不是數目,若無十分把握,沒有人會這麽冒險。君臣如此,何人可敵?”

    曹操神情尷尬,卻不得不承認劉巴得有理。一百五十萬金不是數目,如果不是荊襄人對孫策有足夠的信任,他們是不會拿出這麽多錢來借給孫策周轉的。想當初孝靈帝在位的時候,手中無錢,向大臣借貸,可是沒人願意借他一個錢。

    大家寧願花錢買官,卻沒有願意借錢給子周轉。他的父親曹嵩就用一億錢買了幾個月的太尉。原因無他,一是無利可圖,二是子無法讓他們信任,誰也不知道這些錢借出去了還能不能回頭,又能不能獲利,反倒不如買官來得直接些。

    孫策為什麽能借到錢?曹操不清楚。但他知道一個道理:有錢人借錢總是容易的,窮人反而借不到錢。孝靈帝借不到錢,是因為他窮。孫策顯然不窮,他不僅不窮,反而富得流油,借錢給他這樣的富人,不用擔心他還不起,隻需要擔心他會不會耍賴不還。

    荊襄世家願意借給他,正明孫策的人品很好,沒齲心他賴賬不還。

    這才是劉巴擔心的問題,也是他擔心的問題。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君臣同心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