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在漢水流域作戰不利,便有這方麵的因素。漢水已然如此,更別三峽了。甘寧嚐試著攻擊了一次之後,發現難度太大,短時間看不到克服的可能,這才老老實實地跟著太史慈去了交州。

    孫策覺得有理。如果曹『操』真的主動出擊,那也不是壞事,讓孫翊先練練手,若是不行,再親征也不遲。以雙方的實力,就算曹『操』施奇計突襲成功,他也無法深入,更不可能一舉逆轉形勢,最多占領江陵、武陵、長沙等沿江地帶罷了。

    形勢發展到這一步,他相信荊州的民心穩定,平民也好,世家也罷,都不會有足夠的動力追隨曹『操』。曹『操』在益州的新政成績有目共睹,他無法給荊州人帶來更大的利益。

    這就是大勢的力量。

    至於孫翊與曹『操』的關係,他相信孫翊會拎得清,就算有幾句流言蜚語也沒什麽影響。如果連這點壓力都承受不住,那他以後也別想幹出什麽大事了。

    親征的問題很快有了結果,討論的重點集中在第二項是否接受甄麋等海商的請求,用未來幾年的稅款抵衝債務。

    涉及到經濟的問題比較複雜,這個問題尤其複雜,一是涉及到大量的計算,二是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在座的幾個人對經濟民生的了解也不夠深入細致,與其是討論,不如是共同學習。孫策和他們討論這個問題也有增強他們經濟思維的用意。最後如何決策,還要聽取張紘和虞翻的意見,他們才是搞經濟的行家。

    問題很複雜,卻不迫牽施行與否隻與一些利益得失有關,並不會影響到整個形勢。就算海商們為了利益,想興風作浪,擴大戰事規模,孫策也不會給他們機會,隨時可以叫停。

    大家討論得很熱烈,有有笑,不時扯過幾張紙來演算一番。孫策要求郭嘉加強對出海商家的監控,如果有人發現了黃金,卻隱瞞消息,企圖以擾『亂』物價的方式牟利,那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畢竟還是皇權時代,幾個商人想和皇權較量,未免不自量力。有人想跳出來做為富不仁的典型,孫策也不介意把他們當作肥羊,拿他們開刀,順便收割一波財富。

    甄像也在旁聽。他跟孫策也有幾年,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聽得心驚肉跳。

    到半夜,興盡而返。孫策離開艙室,返回生活艙,經過廊橋時,見劉曄拱著手,正在欣賞夜『色』。聽到腳步聲,劉曄轉身,拱手行禮。

    “陛下。”

    “子揚好心情,在此欣賞月『色』。”

    “不僅是月『色』。”劉曄微微一笑。“剛才與諸君討論,妙見迭出,精彩紛呈,臣也是受益匪淺。在此回味回味。”

    “是嗎是什麽樣的妙論,居然能讓你劉子揚覺得精彩,來聽聽。”

    “這可多了,陛下有時間聽嗎”

    孫策笑了笑。劉曄這是要獨自進言啊。劉曄為人自負,好勝心強,不喜歡在公眾場合發表意見,更享受獨自進諫的樂趣。他已經習慣了,也沒多想,揮手示意孫權等人先行離開,留下他和劉曄站在廊橋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