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這個機會,董襲派人聯絡了一些部落首領,邀請他們來拜見子。有些部落首領膽大,應邀而來,有些部落首領雖然不願意來,卻怕漢人子生氣,不敢不來,陸續聚集了三十餘人。

    挑了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孫策設宴款待應邀而來的蠻夷首領。他不僅準備了豐盛的酒宴,還安排了一場閱兵,一次商務洽談。

    豐盛的酒宴讓蠻夷們大飲口腹之欲,閱兵又讓他們膽戰心驚,最後的商務洽談卻讓他們喜出望外。

    根據不同部落的情況,孫策提供了不同的合作機會,收購他們的山貨,提供內地的產品,並允諾在漢城建立學堂,招收他們的子弟入學。將來條件合適,還會派冉他們的部落裏設立學堂,增養出來的人也可以到朝鮮督麾下任職,才能突出的可以循例到大吳內地做官。

    當然,他們也要支持大吳的統治,保證轄區內的安全,在朝鮮督有需要時,提供兵力,協助作戰。

    負責談判的人是華歆、陳群。

    華歆風度翩翩,談吐出眾,很得蠻夷擁護。得知這位中原名士將在朝鮮任職,並擔任學堂祭酒,不少部落的首領都動心了。他們多少都聽過一些中原的習慣,能拜這樣的名士為師,學習中原的文化,自家的子女將來肯定能出人頭地,融入中原饒官場應該不難。

    陳群負責商務談牛他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也擬定了有針對『性』的條款,確保各部落都能從中得利,又不至於變成虧本生意。

    三韓之前就和中原有接觸,不過是以朝貢的模式。對這些部落來,朝貢很合算,隻是隔著大海,路途遙遠,想去卻去不了。對於中原來,朝貢就是名義上威加四海,實際上是虧本生意,所以也沒什麽興趣,三年一次也行,五年一次也行,對三朝的控製幾近於無,更談不上什麽教化。

    所以從箕子入朝鮮長起,朝鮮和中原有聯絡一千多年了,朝鮮還是朝鮮,中原還是中原。

    孫策要打破這種僵局,推進融合,自然不能照搬之前的朝貢模式。純粹的武力征服也不行,如果無利可圖,開拓必然淪為形式,隻有通商,雙方都能從中獲利,才有可能持續發展。什麽生意都可以做,虧本的生意不能做。隻要有利可圖,哪怕少一點,發展慢一點,積年累月,總會看到成果。

    再不濟,等幾十年之後,人口增長,也可以向海外移民嘛。

    談判間隙,華歆與部落首領們閑聊,得知三韓有一個古老的檀君傳,一直以來口耳相傳。華歆分析了這個傳後,一本正經的宣布,檀君的母親熊女應該是黃帝後人,所以三韓算是炎黃外親,原本就是一家人,隻是多年沒有聯係,這才生疏了。

    聽到這個法,孫策很欣慰,安排華歆來朝鮮任職是用對了人,太能忽悠了。l0ns3v3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