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改變這個進程。如果孫權有意進行做這樣的研究,他當然願意支持他。身為皇族,有錢有閑,衣食無憂,做學問再合適不過。孫匡、劉和醉心於繪事,畢竟還是研究文藝,不是科學。

    “多謝陛下,臣弟學問粗疏,不敢奢望如此。”

    孫策看看孫權,也沒再什麽。孫權好讀書,但他是實用主義者,做學問的耐心不足,勉強不來。“你怎麽又惹少府丞了?”

    孫權神情尷尬,把事情講了一遍。他本來和陳群一起釣魚閑聊,釣到那條魚後,他叫來孫匡繪畫,請陳群幫忙摁住魚,沒想到魚的力氣大,陳群沒摁住,反濺了一身水。陳群覺得沒麵子,轉身就走了。

    “是臣弟粗疏,對少府丞失禮了。臣稍後就去向少府丞致歉。”

    “這麽點事,有什麽好道歉的。”孫策不以為然。這陳群也太嬌氣了吧,這麽點事就生氣了。

    “少府丞生氣,可能不僅僅是魚的事。”孫權有幾分遲疑。“臣和他閑聊,談到涼州的事,有些分歧,或許是少府丞覺得臣身為藩王,不宜過問朝政,是以……”

    “涼州?”孫策擺擺手,打斷了孫權。“來聽聽。”

    郭嘉也打起了精神,聽孫權細。

    孫權見狀,不敢怠慢,便將前因後果全部了一遍。今風和日麗,閑來無事,他請陳群釣魚,閑談時,便起涼州的戰事。之前收到安西都督的軍報,知道曹『操』有可能出武都,兩人由此開去,便提到了曆經百年的涼州羌『亂』,到了將來的涼州方略,分歧因此而生。

    陳群覺得涼州遙遠苦寒,民風彪悍難製,易動難安,又離京師太遠,鞭長莫及,不宜投入太大精力。如今劉寵率劉氏子弟西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玉門以西都不會為中原帶來多少利益,與其花費大力氣整治,不如沿襲舊例,粗安即可。如今陛下意在海外,收獲也不錯,應該加大投入,進一步開拓。

    孫權對此有不同意見。他認為經營海外雖然有前途,陸地依然是根本。就算海外能帶來再多的利益,也代替不了陸地,畢竟人不能一直生活在船上,必須在陸地上有根才校既然如此,隴右甚至整個涼州就不能掉以輕心,否則海外的收益越大,下越不安。

    “為什麽這麽?”孫策笑問道。

    “下不患寡,而患不均。關東、關西本來就有分歧,貧富便是其中之一。陛下開拓海外,關東殷實,若不撫恤關西,貧富必然加劇。若撫恤關西,關東人又有割肉飼虎之感,心生不忿。從長遠來看,皆非治國之策。欲使關東、關西兩安,還是要開西域商路,使涼州從中得利才好。”

    “少府丞不讚成此?”

    “呃……”孫權撓撓頭。“大概是臣語氣不對,引喻不當。”

    “你引了什麽不當的比喻?”

    “臣弟到了之前的世家,少府丞可能誤會臣弟有意調侃吧。”

    孫策沒有再什麽。真相如何,郭嘉會去問,但陳群的思想的確有守舊的成份,這一點毋庸置疑。原本還算克製,荀彧重赴關中,負責新政推行後,他這傾向便更重了,在他麵前都提過幾次建議。特別是對官員考核,他意見非常大,總覺得現在提拔的官員重視才能,卻忽視諒行,有失偏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