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見得?”

    “燕昭王為求賢,築黃金台以待四方賢者,又納郭隗之言,以千金市馬骨,故得賢才良將,平遼東,破齊七十餘城。如今大王半有下,屈王者之膝,臨布衣子,下賢士自當雲從影響,齊聚大吳。平蜀定下,橫絕四海,指日可待。子不才,願大王賜筆墨,為賦一篇,以壯大王之意。”

    文章可以提前準備,臨時應變卻是實實在在的考驗。孫策不按套路出牌,周不疑卻能應答如流,典故也用得貼切,可見是真聰明,絕不是以訛傳訛,或者互相吹捧。

    難怪曹衝死後,曹操要把周不疑殺掉。這樣的人才,絕不是普通人能駕馭得聊。

    孫策命人備筆墨,看著周不疑作賦。

    賦是漢人眼中的大文章,地位絕不是詩能相提並論的,能做賦,那才是真正的文采。

    孫策不懂賦,但他身邊懂賦的人太多了。周不疑這篇賦作出來,落在紙上,自然逃不過他們苛刻的目光檢視。如果是事先準備的,自然無所遁形。

    從這一點上來,周不疑敢於主動作賦,本身就是一個自信。

    劉先沉默不語。事出突然,他想攔都來不及。周不疑畢竟太年輕,不知道藏拙,鋒芒畢露,這篇賦寫出來,傳播出去,不知道要引起多少人注意。

    吳王這是要將他架在火上烤啊。

    孫翊站在一旁,見劉先神情無奈,略作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禁暗自佩服孫策手段高明。這麽一來,孫策既表現了求賢若渴的態度,又將劉先、周不疑逼到了絕處,他們想在大吳的朝堂上立足,就不得不依靠孫策了。

    時間不長,周不疑的賦寫完,洋洋灑灑,三百餘字,一揮而就,看不到一字塗改。周不疑的書法很不錯,端正而不失靈動,賞心悅目。

    孫策讚道:“好書法,這是始宗親傳吧?”

    劉先連忙謙虛。“論書道,大王才是真正的聖手,臣不足以論。此子從臣習書,久無大進,從諸葛軍師處觀大王手跡,這才有所進益。”

    孫策笑著搖搖頭。“始宗不必如此。若論文章,孤是一竅不通,看不出好壞。論書道,孤略知一二。他這書法與孤不同。”他頓了頓,又道:“孤理解始宗的擔憂,拔苗助力,非用人之道。今日之事,不宜過於張揚,免生是非。”

    劉先長出一口氣,連忙謝過。

    孫策打量著周不疑,又道:“少年才,宜好自護養,為國蓄才。子,你不是馬骨,你是真正的千裏馬,宜戒驕戒躁,磨礪身心,以期大成。”

    劉先拉過周不疑,大禮參拜。有了孫策這句話,周不疑的前程就不用擔心了。

    又了幾句閑話,劉先帶著周不疑告退,孫策命甄像帶他們去安排住處。甄像剛才看到了孫策對周不疑的器重,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親近的好機會,一邊走,一邊熱情地介紹附近的建築。

    湯山行宮依山而建,因泉築苑。吳王辦公的這座殿是最大的,劉先、周不疑都是近臣,就住在附近的廬舍中,雖然受限於地形,不是很寬敞,卻還算清靜,各種設施也很齊全。甄像帶他們一一參觀,然後又帶他們去住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