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們很開心,連聲致謝,張燕卻臊得麵紅耳赤,無地自容。接風宴上,郭嘉破例喝了兩杯。得知郭嘉戒酒,平常一般不喝酒,張燕很感動,放下了防備心理,將黑山軍的情況和盤托出。

    黑山軍聲勢最盛時有近百萬人,但多年征戰,人口減少嚴重,傷亡是一方麵,最大的麻煩是糧食不夠,又缺醫少藥,每一次大戰之後都會大量減員,有的是被俘了,有的是逃了,有的是死了,如今還留在山中的不足三十萬,真正能上陣的青壯也就是兩三萬人。如果按照吳軍的標準,那就更少了,估計也就是五六千人。

    這五六千有一半在張方手下,是張燕的直屬力量,剩下的分散在其他頭領手中,多的上千,少的幾百,甚至隻有幾十饒。去年兗州、冀州先後平定,不少人就動了心思,想到兗州、冀州落戶,安穩種地,隻是意見不統一,錯過了機會。

    今朱桓率部進入河內,在河內推行新政,計口授田,黑山軍再也沉不住氣,生怕錯過這次機會,郭嘉一發出邀請,張燕就親自趕來了。

    郭嘉聽完,給張燕提了一個建議,你們不必在河內落戶,可以到河南,具體來就是洛陽附近。洛陽是京畿,吳王也在考慮定都洛陽,但洛陽的戶口太少了,有大量的閑置土地,如果黑山軍願意遷到洛陽,不僅洛陽一下子多了二三十萬戶口,還能從中精選出一部分士卒。

    黑山軍之所以戰士不足,並不是沒有青壯,而是長期缺糧導致青壯的體力不足,隻要安定下來,讓他們吃飽飯,再予以適當的訓練,也就是一兩年的時間,那些因身體瘦弱,不堪為兵的人就能恢複體力,成為戰士。這是有先例的,豫州黃巾、青州黃巾都是如此。

    對張燕來,這也是好事。有一萬主力在手,張燕自然擁有相應的地位,成為吳國不可或缺的大將,有一定的話語權。為了增強服力,郭嘉提到了劉辟、龔都、吳霸、管亥等人。劉辟現在在襄陽,龔都在荊南屯田,吳霸在汝南,管亥在北海,他們的日子過得都挺滋潤,有吃有喝,溫飽有餘。

    張燕聽了,連連點頭。他和這些人都有聯絡,尤其是龔都,曾到黑山與他見麵。他願意接受郭嘉的建議,但這件事不是他一個人能定的,還需要回去與其他頭領商量。

    郭嘉同意了。

    接到郭嘉的匯報後,孫策很快接見了張燕父子。大部分條件都已經談攏,張燕也做好了稱臣的準備,見到孫策時,主動大禮參拜。孫策很客氣,扶起他們,寒喧了幾句,些久仰之類的客套話,又和張方敘了敘舊,儼然舊友重逢,又送了他們每人一套精甲和佩刀。

    張燕父子被孫策的平易近人打動,感激涕零,捧著刀甲,不知道什麽才好。

    ——

    盤桓數日後,張燕父子返回黑山,帶回去一千套步卒裝備。

    孫策要求他們組建一支千人規模的精銳步卒,以張方為將,以百人為單位,協助軍情處收集情報,繪製地圖,並執行規模的作戰任務。為了加強他們的戰鬥力,孫策從義從營抽調了十名精通山地作戰的虎士,幫助張方進行短期集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