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董卓據洛陽,關東諸侯起兵討董,白波軍也在郭太的指揮下向南進攻,董卓擔心後路,便派牛輔、賈詡占有據河東,雙方多次大戰,各有勝負。平地作戰,西涼騎兵優勢明顯,到了山地,白波軍卻占上風,牛輔雖然控製了臨汾以南,卻一直無法徹底剿滅白波軍,雙方僵持了很久。

    後來郭太戰死,楊奉、韓暹等人各有部曲,誰也不服誰,白波軍不複往日聲勢,隻有退守白波壘,艱苦度日。白波壘並不在幹道上,離白波穀還有三五裏距離,平時自耕自作,再打劫一些路過的商販作為補充,賈詡、趙昂先後執掌河東,也無力征討,雙方相安無事。

    白波軍很早就和孫策有過聯係,隻是當時孫策的影響不過黃河,暫時威脅不到白波軍,白波軍也沒太當回事,偶爾派人使者聯絡一下。去年孫策蕩平冀州,又傳來即將稱帝的消息,白波軍才緊張起來,商量之後,派楊奉出使建業,向孫策稱臣。

    劉備包圍安邑,趙昂派冉白波壘求援時,白波軍之所以願意出兵,並不是給趙昂麵子,而是吳王。他們相信劉備不是吳王對手,河東遲早是吳國的領地,這時候再不出力,以後哪有資格討價還價。不過他們也沒有出死力的想法,得知呂蒙趕到安邑,他們就撤退了。賈逵的進攻不過是個借口罷了,真要擺開陣勢打一打,白波軍未必會輸。

    呂蒙初到白波壘,在接風宴上就看出了白波諸帥的自滿,不禁暗自發笑。這群流寇,躲在山裏自鳴得意,根本不知道外麵的變化。看起來有幾萬人,其實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浪費糧食。

    呂蒙心裏不屑,但是話得很客氣。當年在吳王身邊做侍從時,吳王過一句話,他一直記在心裏。出手要狠,但不要狠在臉上,臉上不僅要笑,還要笑得好看。所以他取出幾副甲胄,對韓暹等人,擊敗劉備之後,你們的要求我們都可以滿足。不過我來得匆忙,隻帶了三千副精製甲胄,無法滿足你們的全部要求,隻能先裝備精銳。你們誰的部下最善戰,挑三千人出來,這些甲胄就是他們的。

    看著那些精致堅實的甲胄,韓暹等人紅了眼。他們原來就不是很團結,互相之間時有競爭,如今有厚利在前,哪裏還顧上得臉麵。得到的甲胄越多,實力超強,立功的機會越多,將來的官爵也就越高。錯失了這一步,以後再想趕回來可就難了。本來平等平坐的大帥,以後卻要低人一等,這如何能忍?

    經過三的激烈爭奪,呂蒙挑出了三千精銳,分屬楊奉、韓暹、李樂、胡才四人。其中楊奉的兵力最多,有一千兩百多人,李樂其次,有八百多人,韓暹、胡才都少,隻有四百五人。在呂蒙的建議下,挑剩下的士卒都去耕地,春耕即將開始,也需要大量的勞力。

    緊接著,呂蒙率部離開白波壘,在白波穀的十二道坡附近紮營,並派龐德領韓暹、李樂向北攻取平陽、永安。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