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表示讚同。他也聽了遼東的事,因為公孫度一時處理不當,太史慈被拖累,連冀州之戰都沒能參與,幽州西部的戰事也隻能交由沈友負責。

    “公瑾,有人提議遷都洛陽,你怎麽看?”孫策突然道。

    周瑜沉吟不語。他已經聽了這件事,甚至知道首倡者就是鍾繇,附議者也多是汝潁人。荀攸雖然沒提這件事,但他建議他回江東會喪,可能就有這個用意在內,汝潁人之間很可能已經通過氣了。隻是反對者也不少,尤其是江東人,他們不願意孫策這麽快就離開建業,離開江東。本來孫策建都建業,卻有大半時間駐留平輿,就引起了不少饒意見,如今要遷都到洛陽,江東重新選離權力中心,他們當然不願意。建都在哪裏,不僅是榮譽問題,更涉及到大量的利益。京畿之地,首善之區,近水樓台先得月,連房價都要高些,這種好處豈能輕易放棄。

    可是就形勢而言,遷都已經勢在必行,建業離中原太遠了,來來去去的都不方便。洛陽下之中,遷都洛陽,就意味著稱帝。下無主,這時候稱帝無疑是一個好機會。

    “大王,臣以為,比起遷都,有更重要的事。”

    “什麽事?”

    “正名。”

    孫策眼神微閃,沉吟良久。“茲體事大,要從長計議。公瑾非是他人,我也毋須隱諱,這一步遲早是要走的,隻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方是上計。”

    周瑜避席,匍匐在地,大禮參拜。“大王深思熟慮,臣佩服。隻是有一事,臣一直不得其解,還望大王指教。”

    “什麽事?”

    “大王不信命,信民心嗎?”

    “怎麽講?”

    “大王半有下,囊括九州,戶口更是占下大半,卻以吳王自居,置荊楚、燕趙之民於何地?是將他們歸於關中,還是棄之不顧?百姓不可一日無主,大王不為,隻怕會有其他人趁虛而入。當年光武僅得河北,便於鄗城千秋亭即帝位,豈是急功近利?非也,乃為正名,示下人以形勢,使其知去就爾。如今大王行王道,施仁政,下歸心,大王不就帝位,豈不令人顧盼迷茫,不知所歸?”

    孫策打量著周瑜,一時不知道該什麽。他沒想到周瑜會勸進,而且這麽堅決。從他的態度和理由來看,他應該是準備了很久了,絕非一時衝動。

    難道他特地從益州趕回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公瑾,這件事……還是要從長計議,不能倉促。”孫策緩緩道:“至少要先安葬了家父再。家父最大的心願就是為大漢盡忠,如今隻差一步,我總不能違逆他的意思。”

    周瑜鬆了一口氣。孫策已經同意了,但他需要更多的人表態,安葬孫堅能要多長時間,最快一個月就能解決問題。如果動作迅速,新年以前就可以稱帝,最遲也不過明年春。

    ——

    孫策沒有留周瑜用晚餐,隻是將他送出偏殿,看著他出宮而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