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負責協調,具體的技術,我會安排袁敏帶人來。這是一個大工程,可能需要好幾年時間,也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整治好了,效益也是很可觀的。不是千秋功業,至少能受益百年。”

    甄儼考慮了一下,答應了。他本人對治河沒什麽興趣,還是希望能擔任一官半職。治河太苦,而且要耗大量錢糧,這些錢糧不可能全由孫策提供,需要他想辦法籌集,難免求人,但孫策的也有道理,這是百年大計,利國利民,如果做好了,甄家在冀州的名聲可以到極大改觀。

    孫策與甄儼商量了一番之後,劉曄回來了。正如孫策猜測的那樣,因為帝位遲遲未定,長安越來越亂,呂布戰死,張遼投降,呂環改嫁袁耀為妾的消息傳到關中,呂布的舊部處境越發艱難。無奈之下,呂布的妻子魏夫人派秦誼為使,來見孫策,希望孫策能予以安排,具體地,就是讓他們離開長安,遷到關東,依附吳國。實際上這一次秦誼為使,已經帶了一部人來,其中就包括張遼的家屬。

    孫策聽了,思索片刻,問劉曄有什麽建議。

    劉曄笑笑。“大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進兵關中的好機會。法正在關中興風作浪,擠走呂布舊部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恐怕就是關東係的文武。若是讓他得逞,長安朝廷真成了山西饒朝廷,東西對峙,麻煩不。”

    孫策想了想。“傳書子敬,問問他的建議。若是可行,做一個方案,看看需要多少人馬錢糧。”

    “喏。”劉曄轉身去了。

    甄儼在一旁聽得清楚,有些擔心。如果孫策發動關中攻勢,哪怕他不親自上陣,隻是由魯肅主攻,也需要不少錢糧。如此一來,冀州不僅無法得到支援,還要抽出錢糧來支援魯肅,他的壓力就更大了。

    “大王,兵宜合,不宜分,如今戰線太長,宜有所取舍。”

    孫策看了甄儼一眼,露出無奈的苦笑。他何嚐不知道戰線太長的弊端,但這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決定的。誰都想立功,誰都想加官晉爵,這裏麵的平衡非常微妙,操作不當,極易引起離心。就算他反對某個提議也不能得太直接,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劉曄建議進攻關中,哪怕他不同意,也不能一口否決,要讓魯肅自己提方案,然後交由軍師處審核,再會同張紘、虞翻等人合議,最後給出一個能讓魯肅心服的理由。

    “放心吧,就算進兵關中,也不會從冀北運糧。不過,幽州戰事若起,冀北就不能作壁上觀了。之所以急著疏浚河道,就是擔心糧食不足,必要時可能要從中原甚至江南調撥。沒有船運,僅憑車載馬馱,消耗實在太大。”

    甄儼鬆了一口氣,點頭附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