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伏擊關羽失敗,袁譚率部後撤,袁熙大吃一驚,帶著五六千人連夜撤退百餘裏,進入廮陶。

    事出倉促,劉備也沒來得及反應。他以為袁熙真的率領主力而來,正和逢紀商量著如何圍殲袁熙,不料袁熙忽然撤了,一時也搞不清虛實。等他派出斥候,搞清楚情況,袁熙已經進了廮陶城。緊接著,關羽的軍報到了。得知高覽、張合率領的主力都在柏人伏擊關羽,劉備和逢紀這才明白他們被袁譚、袁熙騙了。雙方都想玩陰的,最後卻敗給了關羽。關羽以力破巧,臨陣斬殺高覽,立了大功。

    劉備顧不得考慮如何封賞關羽的麻煩,率部趕到廮陶,派人進城勸降。

    袁熙已經亂了陣腳。他現在誰都不敢信。袁譚一口氣撤到邯鄲,把鎮守廮陶的責任扔給了他。得好聽,這是考驗他的能力,給他立功的機會,以便得到冀州世家的認可,將來好順理成章的接任魏王,得不好聽,這是借刀殺人,要借劉備的刀殺他。不管他是投降劉備,還是戰敗而走,他都無法在冀州立足了,更別接任魏王了。

    劉備、逢紀也不能信。他們聯絡了那麽久,關羽一直潛伏在柏人附近,劉備、逢紀都沒告訴他。如果關羽偷襲得手,到時候劉備再次這個消息一公布,他就成了弑君弑兄的人,千夫所指,哪裏還有臉麵稱王。就算劉備為他隱瞞,有這個把柄在劉備手裏,他也隻能做一輩子的傀儡。

    就連袁尚都不能信。袁尚得好聽,不想做魏王,要讓給他。可是就現在的情況而言,如果他出了事,受益最多的就是袁尚,袁尚的嫌疑也不。

    袁熙不知道能相信誰。他拒絕了劉備的勸降,據城死守,能守一是一。對他來,戰死也許是他最好的歸宿。

    劉備急了。廮陶城雖不算很大,卻很堅固,又是諸水匯聚之處,不利大軍展開。如果圍攻,必然曠日持久,而他最缺的就是時間。一旦太史慈收到消息,得知他進攻冀州,必然趁虛而入。到時候他進退兩難,怎麽看都是死路一條。

    逢紀也有些急。本想弄巧,沒想到卻中了計,若非關羽謹慎,這一次真要一敗塗地。當然現在的情況也不妙,關羽要法,劉備要攻廮陶,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一個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廮陶不是普通縣城,而是郡治,有完善的城防,攻城不僅要有足夠的兵力,還要有攻城器械,蟻附登城的傷亡難以承受。且劉備雖有四萬多步騎,卻以胡族騎兵為主,用騎兵來攻城不是不可以,但代價太大,而且極易引起胡饒反對,甚至倒戈。去年草原大敗,劉備的威信一落千丈,這一萬多胡騎是為數不多還願意支持劉備的,一旦傷亡增大,劉備很難補充。

    逢紀想來想去,對劉備道“欲取廮陶,非前將軍不可。”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