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深以為然。他一直猶豫不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擔心劉備。某種程度上,他不擔心孫策。雙方實力差距明顯,不會有太多變化。以孫策的為人,加上袁權、袁衡姊妹的影響,楊彪父子的關照,魏國還有存續的可能。可是劉備就不定了。劉備野心勃勃,覬覦冀州已久,一旦他讓位,劉備必然對冀州發起攻擊,不管是袁熙還是袁尚,都不是劉備的對手。

    劉備通過逢紀與袁熙聯絡,想裏應外合謀奪冀州,他也想將計就計,誘劉備入彀,奈何劉備一直沒有行動,這讓他有些焦慮。蔣幹在鄴城已經滯留了三四個月,再耽擱下去,談判無疾而終,就隻能等著秋後決戰了。

    有劉備在後,冀州根本無法全力以赴。

    袁尚提出的這個計劃也許可以解決劉備。吞並了劉備占據的半個幽州後,不管是與孫策對峙還是投降,底氣都會足一些。

    袁譚接受了袁尚的建議,並答應袁尚的請求,盡可能的保密,不向不相幹的人透露相關的內幕,以免走漏消息,讓劉備有了警惕。

    袁譚一口答應。

    ——

    蔣幹坐在廊下,看著張繡指點麾下騎士練習武藝。

    蔣幹是吳王使者,身份尊貴,隨從眾多,僅騎士就是兩百人,幾乎占了整個都亭。後麵的大院就成了張繡等饒演武場。張繡很盡職,身處險地,不能掉以輕心,不僅警戒安排得嚴密,武藝更不敢落下,親自監督騎士每操練,矛法、射藝,步戰、騎戰,隻要用得上的武藝,每都要演練一遍。

    三四個月下來,不僅這些騎士的武藝越來越精湛,張繡本饒武藝也更進一層,連整個饒氣質都變了。一舉手,一投足,大有高手風範。

    蔣幹很滿意。因為董青的緣故,他和這些西涼人已經分不開了。董越年紀大了,能力也有限,統兵征戰的可能性越來越,最適合接替董越的人就是張繡。張繡是北地人,與董越同屬董卓舊部,卻又與董卓沒有直接的瓜葛,由來他接管董越的人馬可以逐步淡化董卓的烙印。

    不管怎麽洗,董卓及其舊部凶殘的劣跡是洗不掉的,他們對河洛、汝潁百姓犯下的惡行也難以磨滅,將來必然在曆史上留下一筆。董越那些人舊習難改,張繡這樣的年輕人還是可以教化的。

    蔣幹考慮著,該為張繡安排一門親事了。成了親,有了家庭,男人會更成熟、穩重一些。這是他本饒切身體會。

    “大人,袁尚來了。”一個侍從快步走到蔣幹麵前,急聲道。

    “誰?”

    “袁尚,魏王的三弟。”

    蔣幹當然知道袁尚是誰,但他沒想到袁尚會來找他。一來袁尚太年輕,還沒有到任事的地步;二是站在袁尚背後的是兗州人,不肯向孫策投降,逃到冀州的兗州世家。這些人是最反對議和的,作為他們的代表,袁尚自然也和他沒什麽可談的。他到鄴城這麽久,除了在公眾場合,私下裏就沒見過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