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紀緩了神色,走到劉修身邊,輕拍他的肩膀。“德然,我知道你壓力很大,中山王的壓力也很大。你看,簡雍也了,僅憑幽州是無法獨存的,隻有拿下冀州、並州,全據河北,中山國才有和吳、蜀一較高下的機會。孫策思慮深遠,早就看到了這一點,這才安排太史慈坐鎮遼東,牽製我軍。如果不能攔住他,虎口奪食,中山隻能坐以待保你是大王信任的手足,這樣的事不交給你,還能交給誰?”

    劉修用力地點點頭。“請逢相和大王放心,修一定全力以赴。”

    逢紀揚揚手,快步離開,徑直下了城。城下停著馬車,他上了馬車,出了城門外,他又拉開車窗,向城牆上的劉修揮手道別。劉修拱著手,躬著身,目視逢紀離開,直到車隊的影子消失在遠處的官道上,他才直起身。雖然肩上沉甸甸的,依然覺得壓力很大,心裏卻多了幾分鬥誌。

    中山國的興亡就落我的肩上,能否繼承先祖遺誌,複興劉氏,在此一搏。

    逢紀沒有回頭再看,但他能猜到劉修此刻的心情,不禁歎息。幽州人才本來就不如中原,劉備之前又在涿郡縱兵劫掠,名聲很壞,現在不得不倚重冀北世家,讓渡更多的利益。崔鈞貪心不足,居然覬覦他這個國相,想取而代之,是可忍,孰不可忍。

    拿下冀州是不夠的,最好能拿下青州。

    一想到青州,逢紀就有些失落。袁熙被沈友擊敗,沒能如願拿下青州,讓他的計劃徹底落空。如今青州士子不少人選擇了太史慈,就連大儒管寧、邴原都去了遼東,分別出任遼東和遼西郡學祭酒。逢紀已經從零星得到的報紙上看到了他們的文章。每次看到這些文章,他心裏都不是滋味。普通百姓支持孫策的新政也就罷了,怎麽這些讀書人也向孫策稱臣了?孫策對讀書饒態度可是出了名的惡劣,主持月旦評的許劭都被他逼得背井離鄉了。

    或者是我遺漏了什麽?逢紀心中狐疑。中山國離中原太遠,中間又隔著魏王袁譚掌控的冀州,交通不便,消息的滯後也很嚴重,更關鍵的是劉備一直沒有正式的情報係統,收到的消息零碎,也不能保證準確性。他選擇劉備之後,一直致力於此,但成績有限。劉備太窮了,沒有錢供養那麽多專業的細作,也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與中原人相比,幽州人也不適合作細作,他們更適合臨陣搏殺。

    如果郭圖能夠接受劉備的邀請,那就好多了。郭圖掌管情報多年,對這一套非常熟悉,手下也有足夠的人才。如果他能支持劉備,情報這一塊的短板就可以立刻解決,冀州也可能不戰而取。

    現在的問題隻有一個:劉備能不能出得起價錢。袁譚覆亡在即,郭圖沒有其他選擇,隻要價錢合適,他應該不會拒絕劉備的邀請。

    逢紀實在太累了。他靠著車壁,想著心思,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