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陸康不同意。他堅持認為,學問才是立家之本。

    有人指責陸康,這是因為陸康的長子陸儁平庸,仕途不順,難以服人,而幼子陸績卻是一個讀書種子,陸康堅持以學問傳家,是方便將來陸績接任家主。

    陸康為此很生氣,要辭去陸家家主的身份。他本來就是不是長子,按理沒有機會擔任家主,隻是因為他的三個兄長不是去世早,就是仕途成就沒有他高,這才讓他做了家主。如今子侄輩都長大成人了,想拿回家主的位置,他可以雙手奉還,正好全身心的投入郡學的事務。

    但陸家沒人敢接家主的位置。一是陸康輩份高,沒有犯過錯,就算長房要收回家主的位置,也應該等他過世之後,否則會被人譏笑。二是陸康在世的從子仕途都一般,到目前還沒有二千石,陸遜的父親陸駿官至九江都尉,本來是最有希望的一個,可惜英年早逝。

    陸遜以前一直在前線,隻知道家族內有矛盾,卻不清楚矛盾有多深重,這次回去省親,親眼見識了幾位從叔的憤怒和焦慮,這才意識到陸康現在有多難。他一心想主持富春、餘杭一帶的玉器研究,既有賭氣的成份,也是證明自己的成份。

    至於陸績,他本饒確喜歡讀書,現在更是騎虎難下,隻能一條路走到黑。他想研究易經,是因為易為六經之首,而且是儒道兼重,不僅僅是儒經。在儒家學問受到嚴重衝擊的情況下,易學還能堅持陣地。

    聽完陸遜的解,孫策沒有立即發表意見。他已經料到了這一,而且他相信麵臨這種情況的不僅是陸家,不僅是吳縣,幾乎所有的世家都會不同程度的麵臨問題。時代一直在變,漢末本來就是一個變化劇烈的時代,因為他的到來,這一步跨得更大,很多家族來不及適應這種變化,出現分歧甚至撕裂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不肯輕離建業,就是防止因改革的陣痛引發大的內亂,毀了他的宏圖偉業。

    “陸家一直沒有經商?”

    “沒櫻”陸遜搖搖頭。“家從祖,他活了七十多年,隻做了兩個事:讀書,做官,沒做過商賈,不能到老了還去謀錙銖之利。他也不準陸家子弟經商,經商逐利,會使人心險僻,得不償失。”

    孫策摩挲著手指,笑道:“看來老祭酒對我的新政有保留意見啊。”

    “家從祖隻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並非反對大王的新政。”

    “無妨,有反對意見才正常。隻是年前與會,他怎麽一句也沒提啊。有意見就嘛,我難道是聽不得不同聲音的人?”

    “大王言重了。家從祖一直大王從諫如流,是難得的英主。年前與會時之所以不,是不願意大王太困擾,而且言語如風,久了就忘了。此次我返鄉省親,他特地寫了一封奏疏,將他所思所想全部寫在裏麵,托我帶來,方便的時候呈與大王,供大王參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