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

    “大王以為妾言過其實?”

    “不,隻是……有些耳熟而已。”孫策輕撫著袁衡的背,欲言又止。

    袁衡抬起頭,瞥了孫策一眼,不安地扭了一下身體,沉吟片刻,又道:“大王想和姊姊什麽,能和妾麽?妾也許不如姊姊聰穎有見識,可是愚者千慮,或有一得,也許能幫大王一點。”

    “你太謙虛了。”孫策笑笑。“這兩年,你進步很快,處事得體,連虞相都誇你了。他可是難得誇饒。有件事,我正想和你們商量,姊姊不在,就先和你,你有機會先和姊姊一。”

    “什麽事,這麽重要?”

    “張相、虞相建議建太學,還要任命太常,掌文教之事。他們希望選一個既能通曉儒門經籍,又能通曉百工之技的全才任太常,以示兼容並蓄的學風。可是我想來想去,這個人選不好找。”

    孫策把來龍去脈仔細地了一遍。袁衡年少,沒有從袁家繼承多少處理大事的能力,但她為人聰慧,這些年一直跟著袁權周旋於各世家之間,卻又與袁權不同,她和汝潁世家沒有太多直接的經濟瓜葛,相對更自由一些,能夠居中平衡各派係的力量,眼界也更寬一些。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她有袁權的保護,沒有生存的壓力,有足夠的時間讀書、求學,而且從求學的一開始就接觸新學,學問底子比袁權好。雖然境界中等,談不上一流,眼界卻還是有的,對學界的動向也非常清楚。

    聽完孫策的話,袁衡讚同孫策的觀點,要找出一個既精通儒門經籍,又要通曉百工技藝的人實在太難了,甚至可以根本不可能。張紘、虞翻都是學者出身,他們應該很清楚這一點,卻提出這樣的建議,背後或許有其他不便言明的原因。

    “大王,妾有一個想法。”

    “你。”

    “既然不能求全,不如求其根本。儒門經籍不是根本,百工技藝更不是根本,真正的根本是道,選一個精通根本之學的人做太學祭酒,然後再從各門學術中挑選精通本門學術,卻又不排斥其他學術的學者任本門祭酒,或許能讓更多的人滿意。至於太常,隻需要他兼通各門技術即可,不必精通。”

    孫策想了想,覺得有理。“那你覺得什麽學術更接近道?”

    “當然是算學。大王你想,哪一門學問能離開數?百工之學就不用了,每一個數都很重要。儒門六經以《易》為首,易重象數,不可離數。兵學運籌,十三篇第一篇就講算,糧草、物資,非算學高手不可。算學乃是諸門學術之本,就算不是根本,也是離根本最近的學問。”

    孫策笑了。“阿衡,我也覺得算學是所有學術中的皇後,現在由你這個王後提出,再合適不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