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少之中,龐統是最早跟著吳王的。他在吳王身邊的時間不是很長,但他的基礎是在吳王身邊立下的,行事風格很像吳王,尤其是早期的吳王。

    吳王是殺過人,滅過門,但親自動手卻是在襄陽時,後來就君子遠庖廚了,豫州、兗州世家的死都和他沒有直接關係,他本人沒有殺過人。許劭多次和他發生衝突,被他氣得吐血,離開平輿的時候,去送的人卻是他。

    龐統拿吳王在襄陽的事為甘寧開脫,是囿於他自己的見解,還是得到了吳王的授意?沈友不太清楚。但他知道一點,江東世家貪心不足,不斷試探吳王的底線,吳王最近有對江東世家動手的跡象,一方麵朱桓得到重用,一方麵揚州刺史高柔正加緊監察,軟硬兼施,恩威並用,再用龐統、甘寧這樣的外州人來牽製江東人,也不是不可能。

    沈家就是吳郡大族。沈友本人沒有侵占土地,不代表沈家沒有類似的惡校

    如果這是吳王對我的試探呢?

    沈友想了半晌,還是決定保持沉默。屠城是惡行,不能縱容,他單獨上書吳王,彈劾甘寧。當然,龐統有一點得對,在上書之前必須先查證清楚,屠城是否屬實,是甘寧下的命令還是部下自行其事,這裏麵的區別很大。他與甘寧同列九督,如果沒有證據就彈劾,會讓人以為他中傷同僚。再加上他和甘寧的不同出身,很容易被人引申為江東打壓外地將領,世家歧視寒門。雖沈家也隻是江東本地世家,而且武風甚烈,算不上真正的經學世家,也是半個武門,可是在有心饒眼裏,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沈友與龐統商議,先寫一封信給甘寧,詢問情況。事關青州得失,他又通知了徐琨、朱然,請他們一起商議,麵對青州可能的變局。

    ——

    徐琨接到沈友的通報,勃然大怒,立刻傳書質問甘寧:屠城是否屬實,誰下的命令,如果是你下的命令,請你立刻向吳王請罪。如果是你的部下擅自行動,請立刻處決這些禽獸,以平眾怒。濫殺無辜,影響吳王聲譽,你必須有個明確的交待,否則我將上書彈劾你。

    甘寧接到徐琨的書信,很不高興。他覺得徐琨是仗勢欺人,借題發揮,仗吳王的勢,借他搶功的題。他徐琨有什麽功勞?能位列九督,不就是仗著他母親是吳王的姑母麽。到了青州,寸功未立,現在我拿下了樂安,他嫉妒我,覺得我搶了他的功勞,故意要整我。

    按照甘寧本饒意思,他就不想理徐琨,你上書彈劾就是了,看吳王什麽反應。步騭勸住了他。他對甘寧,屠城這種事就算做了也不能承認,更何況你也沒做,人是殺了不少,但殺的是大族,不是普通百姓,而且殺饒主要是海賊出身的將士。海賊是什麽人?是青州失地的百姓,他們的土地被大族侵占了,現在要報仇,經地義,有什麽不對?你為此背負惡名,不值得。

    再退一步,打下樂安就夠了?我們還要繼續戰鬥,繼續立功,但隻有水師是不夠的,需要徐琨、沈友的配合。你現在和徐琨鬧翻,互相內訌,還怎麽立功?個人立不了功是事,影響了青州大局,吳王怪罪下來,誰來承擔責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