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方案都要仔細論證,不要急。”孫策手指輕點圖紙。“糧食缺口暫時不會那麽大,我們需要的也不是應急工程,要麽不建,要建就建一個靈渠那樣的,造福百代。”

    虞翻心領神會,躬身領命。孫策雖然沒有明確表態支持誰,但這句話卻給他吃了一個定心丸,建與不建,隻取決於該不該建,能不能建,卻不用被丹陽饒意見左右。

    虞翻隨即又了一些事,大部分是建業城的規劃。正如孫策所言,限於人力、物力,建業城的建設剛剛開始,隻建了包括太初宮在內的幾座宮殿,連宮城的城牆都沒建,更別石頭城的城牆了,那隻是一個方案而已。至於是誰傳出去的,又是誰在後麵興風作浪,他回去再查。

    “有一件事,臣倒是要先和大王知會一聲。”

    “什麽事?”孫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虞翻是知會一聲,自然不是什麽難題。

    “有個叫嚴浮調的下邳人,信浮屠道的,是與大王有舊。聞大王建新都,想在新都建浮屠寺,為吳國祈福。”

    孫策有些意外。“嚴浮調在江東傳道嗎?”

    “來了有兩年了,本來在吳縣一帶講經法,頗受歡迎,信眾不少,名聲堪與於吉相當。”

    孫策驚訝不已。於吉是活神仙,又有高壽,很符合漢人修道成仙的夢想,他的信徒多可以理解。佛教宣揚的卻是來生,按理不符合漢人重今世的心理,佛教在魏晉之際大興是因為亂世來臨,今生無望,普通人隻能求來世,怎麽現在就開始興盛起來了?

    難道,這就是大勢所趨,無可阻擋?

    “嚴浮調浮屠道與太平道殊途而同歸,論理之嚴密,浮屠道則更勝一籌。既然大王能建太初宮,以興太平道,也應該給浮屠道一席之地,兼容並蓄,包容下,方是聖主之量。且浮屠道有孔雀明王,正合大王鳳凰之命,不應拒之門外,反信太平之淺顯道術。”

    孫策哭笑不得。這嚴浮調還真能扯,為了傳道,居然將他和孔雀明王聯係起來了。

    “你可曾聽他講經?”

    “聽過一次,還讀了一些他送的經書,覺得和易學、老莊都有些相似之處,隻是過於枯寂了些。”虞翻聳聳肩,有些不以為然。“這也空,那也空,我們還如此費勁作甚?這一點,我覺得還是老子更有道理些,知其白,守其黑,無為而無不為。”

    孫策大笑,隨即又意識到一個問題,頓時笑不出來了。“嚴浮調除了送你經書,還送了什麽人經書?”

    “多了,他印了很多經書,四處派送,幾乎家家一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