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搖搖手。“張相,你就不用報得這麽具體了,我可以看報告,你直接告訴我超支多少。”

    張紘哼了一聲:“截止到八月上計結束,基本和預算持平。”

    郭嘉拍拍胸口,大笑道:“那我就放心了,今年還能過個安穩年。”

    孫策聽得懂張紘的言外之意。八月上計結束之前收支平衡,九月開始肯定超支,而且是大幅度超支。魯肅進軍弘農不在計劃之內,僅這項戰事就動用兩萬人,多消耗軍糧十餘萬石,其他費用加起來將近兩個億。如果這項戰事不能迅速結束,他就需要征兵來補缺,每年增加的費用至少二十億。這是一個大窟窿,別郭嘉賠不起,他也賠不起。以目前的經濟形勢,每年超支兩三個億不會有什麽問題,超出二三十億肯定會有問題。

    雖然致死的可能性目前還不存在,被人圍毆還是很不爽。老子要造福全人類,卻被這幾個渣渣拖後腿。

    “張相,賈詡、董越反複,若不予以懲戒,損失會更大。”

    “大王,臣並非抱一味綏靖之意,隻是不讚成輕率的進攻。常言道,攻守之勢異,其力三倍,勞師遠征的消耗更是驚人。遼東有馬,又能牽製幽州,征之可也。河東雖有鹽鐵,非我急需之物,得不償失,不如守邊待擔即使是對賈詡、董越施以懲戒,取函穀關,開其門戶即可,何必長驅直入,直到陝縣、弘農?由砥柱至壺丘,乃黃河中險絕之處,冬季水淺,水師尚能上下,春夏水盛,即使是戰船也難通行,屆時隻能以陸運,消耗更大。”

    孫策覺得張紘得有理。魯肅攻取陝縣甚至弘農的確取得了不錯的威懾效果,但代價也是巨大的,潛在的風險也不。從戰略意義來講,占據函穀關就可以了,成本最低。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這種事本來就無法強求一致。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總不能讓魯肅放棄弘農、陝縣退回來。張紘也沒這樣的計劃,他隻是提醒孫策,不能輕率的改變預定計劃,擴大戰事的規模,尤其是主動出擊。

    主動出擊的代價就是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一是攻守之勢帶來的成本,一是長途運輸的成本。船閱成本最低,但黃河適合通河的時間很短,砥柱到壺丘這一段隻能在冬季通航,汛期水流太急,逆流而上太困難,尤其是砥柱那一段,適合通航的人門在北側,非常容易受到河東的威脅。

    “張相可有什麽建議?”郭嘉主動問道

    “取宜陽,盧氏,直抵商洛河穀,威脅關中,迫使朝廷分兵。再派人聯絡賈詡、董越,行離間之計。”張紘看著郭嘉,意味深長地道:“當然,最關鍵的是妥善處理對魯肅部的賞罰,不能引發其他人效仿。如果都這麽不計後果,下次來的就不是我,而是虞翻了。”

    郭嘉摸摸額頭,露出苦笑。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