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河東的選擇就非常關鍵。賈詡、董越如果選擇支持孫策,由河東進入馮翊,朝廷就兩麵受敵,處境將非常困難。賈詡、董越如果支持朝廷,那魯肅就不得不分兵守陝縣、孟津,以他目前的兵力,西進的可能即使不能沒有,也是微乎其微,朝廷的壓力會很多。

    就在子與眾臣緊張的時候,閻溫送來了消息。他暫時穩住了董越,與朝廷聯盟,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朝廷要盡快想出妥善的解釋辦法,穩住河東。

    至於賈詡,閻溫給朝廷的奏報裏沒有細,含糊地他病了,現在不管事,河東也交給了董越。私信裏,他對楊阜了實情,賈詡隻是承諾不插手,但他也不支持,將來會怎麽變,誰也不準。就他本饒印象而言,賈詡的計劃被魯肅打亂,又被魯肅攻克弘農的戰力震懾,讓他與魯肅為敵也不太可能。

    子與眾臣鬆了一口氣,隨即又開始討論新的問題:如何安撫河東?

    爭取董越的支持不存在問題,問題是怎麽爭取。

    最簡單的辦法是加官晉爵,籠絡董越,但麻煩也不。董卓名聲很壞,是罄竹難書一點也不誇張。濫殺無辜,廢立子,火燒洛陽,每一個事都堪稱人怨,就連涼州人都不太願意提他。前一段時間為了籠絡賈詡、董越,勉強願意為董卓平反,承認他有功有過,結果賈詡提出一個非份要求,直接被子否決了。如今形勢不利,難道要答應賈詡的要求?賈詡雖然不管事了,若董越堅持要皇甫嵩的首級怎麽辦?

    楊阜提出了一個建議:征賈詡入朝。

    賈詡是武威人,他和董卓就是舊主與故吏的關係,沒有牛輔、董越那麽近,本人也沒有明顯的惡跡,征他入朝的阻力要比為董卓平反容易得多。先給他一個清閑之職,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願意為朝廷效力,那就讓他輔佐子。如果不願意,就讓他賦希他新失河東,對並州的控製又一直薄弱,據並州為亂的可能性非常,隻要處理得當,他應該不會鋌而走險。他年過五十,在朝中做過郎官,隨董卓征戰多年,有豐富的軍政經驗。如果朝廷能夠得其心,又得一個人才。

    為了服子,楊阜還特意提到簾年孫策親自趕到河東與賈詡見麵的事。即使孫策如此重視賈詡,賈詡也沒有向孫策稱臣。前段時間賈詡將蔣幹趕出弘農,現在魯肅強取弘農,他們之間有矛盾是有目共睹的,應該加以利用。

    董越有勇無謀,沒有賈詡出謀劃策,並不難控製。征賈詡入朝,再派其他人去協助董越,朝廷也許能更好的控製河東。

    子覺得楊阜所言有理,征詢劉曄。劉曄沉吟了良久,覺得可以試試,但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賈詡沒有和孫策結盟,未必就是忠於朝廷,更可能是待價而沽。如今朝廷罷了他的並州牧,他能願意嗎?

    子覺得劉曄的擔心也有道理,但不妨試試。畢竟楊阜的分析更有道理,如果賈詡願意入朝,河東的問題就好解決得多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