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招招手,楊儀取來一份公文,遞給孫策,孫策在手裏拈了拈,探身放在李儒麵前。李儒不解,打開看了看,臉頰頓時抽了兩下。這是一份朝廷詔書。朝廷將大閱兵馬,不僅要校閱三輔,還要召集涼州的騎兵參與。聯想到孫策的邊境不寧,李儒再笨也知道他在幹什麽,何況他一點也不笨。

    孫策擔心的敵人不是朝廷的大軍。武關在孫策的手中,朝廷想經由武關入南陽絕非易事。相反倒是弘農的西涼軍更有可能威脅南陽或者洛陽。孫策北上,是為了防備西涼軍,他擔心賈詡有變。

    “大王是擔心文和收到詔書,會變卦?大王多慮了,文和……”

    孫策笑著擺擺手,打斷了李儒。他神情從容,眼神卻有些淡淡的戲謔。“如今的朝廷是涼州饒下,賈文和身為涼州人,不可能無動於衷。如果他選擇支持朝廷,我是可以理解的。先生也不必介懷,人生事,十有八九不如意。”

    孫策越是得淡然,李儒越是不安。賈詡很聰明,但他卻對孫策不夠了解,至少不如孫策對他的了解。如果是君臣,這未必是壞事,可是作為對手,賈詡就很吃虧。他不僅無法準確把握孫策的思路,也無法做準確評估孫策的實力,誤判在所難免。

    當初還是應該堅持讓賈詡本人來一趟,讓他親眼看看南陽的形勢。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親眼看一看,有些事的確很難相信。這一路走來,讓他意外的事太多了。

    李儒略作思索,當機立斷。“我能否與大王同行?”

    孫策一點也不意外。“當然可以,隻要先生不覺得辛苦就校”

    ——

    孫策離開襄陽,溯沔水北上,剛到山都就接到了蔣幹的消息。得知賈詡要脅迫朝廷,取皇甫嵩首級,為董卓報仇,孫策啞然失笑。

    不出所料,賈詡這老狐狸不見兔子不撒鷹,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什麽為董卓報仇,他這是拖延時間,以觀時變,並對他拉攏董越的舉止做出反應,迫使董越與他分割。董越不能拒絕這個提議,隻能與賈詡共進退,以後聽由賈詡擺布。他也不能指責賈詡善變,為故主報仇是義行,沒有人可以指責,反倒要大加讚賞,即使他不覺得賈詡心裏有什麽義氣可言。

    一舉兩得,進退裕如,賈詡的確很聰明。隻不過聰明人也會做蠢事,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的事從來不罕見。

    孫策隨即請來了李儒,通報情況。李儒心急如焚,再也無法保持鎮定,脫口而出。

    “大王打算如何應對?”

    孫策沒有立刻回答。他轉頭看著窗外,手指在案上輕輕叩擊著,忽快忽慢,仿佛要做一個決定,卻又有些遲疑。樓船正在前行,岸邊的樹木緩緩後退,遠處起伏的山巒卻不見變化。氣氛有些壓抑,李儒的心情不知不覺的跟著壓抑起來,他能感覺到孫策的猶豫和不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