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

    荀彧雲淡風輕,一笑置之。“德祖,大將軍真要攻漢中?”

    楊修慢騰騰地道“不是他要攻,而是不得不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大將軍一個人盼太平也沒用啊。文若兄,你是不是?”他曲指彈憐案上的報紙,眼神譏諷。“加上關東的百姓,不知道能不能作用。”

    荀彧覺得腦仁有點疼。報紙的出現的確出乎他的意料,如果真是這麽便夷話,那不僅讀書人能夠了解到相關的消息,普通百姓也有機會。孫策大興教育,號稱要讓每一戶都有一個能識字的人,豈不意味著第一個普通百姓都知道朝廷與孫策的是非恩怨?在爭奪民心這一塊,孫策的優勢一點也不弱於軍事上啊。

    “德祖,我知道大將軍善戰,麾下將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可是襄陽到漢中的路不好走,勞師遠征,能有勝算嗎?”

    “莫非文若兄有什麽妙計?你若是『迷』途知返,大將軍可是非常歡迎的。”

    荀彧連連搖頭。“德祖,我的個讓失無關緊要,數萬將士跋山涉水、餐風『露』宿實在不必。朝廷也並非要和大將軍為敵,隻是想讓大將軍知難而退,有所取舍,不要以為有武力就能橫行下。當年項籍敗於此,今日大將軍以霸王自號,當有所警省。若久攻漢中不下,甚至損兵折將,豈不可惜?”

    楊修搖搖頭,垂下了眼皮,有幾分失望。“文若兄,我承認,即使是大將軍親自出戰,漢中亦不易取,但朝廷以為這樣就能讓大將軍知難而退,未免真。你若是為下著想,為朝廷著想,就應當勸子寧靜自守,不要無端生事。你若是為大將軍著想,那我代大將軍謝過你的美意,可是他聽不聽,我就不好了。文若兄有這心情,不如考慮一下大將軍取漢中之後,朝廷該怎麽辦。”

    “朝廷?”

    “文若兄,如果大將軍取了漢中,朝廷還能維持眼前的形勢嗎?”

    荀彧盯著楊修看了一會,有些惋惜。他不覺得孫策真能攻取漢中,真到了那一步,曹『操』肯定會向朝廷求援。朝廷出麵調解,孫策如果還不肯罷手,朝廷或出兵子午穀,或徑直出兵武關,總能『逼』孫策撤兵,維持當前的對峙形勢,讓孫策徒勞無功。更何況朝廷並不是隻安排了曹『操』一路,袁譚、賈詡都在伺機而動,一旦孫策陷在漢中,他們很可能一哄而上,將孫策撕成碎片。

    他不希望看到那樣的結局。就目前而言,還是孫策最有希望為下帶來太平。隻要他肯退一步,願意止步於一個權臣。但孫策太年輕了,這些年又走得太順利,難免自負,凡事習慣於用武力解決。

    楊修和孫策一樣年輕,也和孫策一樣自負,不吃點苦頭是不會麵對現實的。兵凶戰危,縱使孫策百戰百勝,也不能保證攻取漢中就一定能勝。為了取漢中,他不得不調武關都尉徐庶參戰就是明證。若非漢中難取,他怎麽可能更換武關都尉這麽重要的人選。

    “德祖希望朝廷維持眼前的形勢?這是德祖的意思,還是大將軍的意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