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

    曹『操』有些猶豫,不太讚同法正的看法。他覺得法正太激進了。

    周瑜放棄巫縣,退守秭歸,並不是不能戰,而是要誘他深入,讓他拉長戰線。多出三百多裏,輜重運輸、情報傳遞都會變得更加困難,尤其是在戲誌才不能隨軍,隻能留在魚複的情況下。

    周瑜的身邊有荀攸,荀攸幾乎是唯一讓戲誌才感到忌憚的人。他和周瑜是第一次交手,但戲誌才和荀攸之間的較量卻持續了好幾年,戲誌才一直沒能占上風,他甚至搞不清荀攸的路數。

    法正還年輕,見過的能人有限,不知道荀攸的深淺。

    曹『操』進駐巫縣,視察巫縣的城防,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潘華走得很從容,收拾得很幹淨,連一張有用的紙片都沒給他留下。百姓也很平靜,隻是看向曹『操』等饒眼神有些冷漠,一副你們反正遲早還得走的模樣。

    曹『操』不敢大意,傳書給戲誌才。

    三後,戲誌才趕到巫縣。裏裏外外的看了一遍後,他同意曹『操』的看法,認定這是荀攸的計劃,並非不敵而走。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被阻擊的援軍可能也沒有真的打算增援,隻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

    法正全程陪同,保持沉默,既不反對,也不讚成。

    戲誌才看得心煩,本不想理他,又擔心他年輕,中了荀攸之計,壞了他自己的『性』命事,毀了曹『操』事大,隻得耐著『性』子,問道“孝直可知秭歸地理?”

    “還請先生指點。”

    戲誌才拉開地圖,講起了秭歸城的地理。所謂三峽,指的是由巴郡魚複至南郡津關這一段長江水路,總共七百餘裏,因為穿過大山,江麵大多狹窄,地勢陡峭,水流湍急,還有很多暗礁淺灘,行船比較難。城池大多沿江而建,易守難攻,巫縣便是其中的典型。

    秭歸並不比巫縣險要,相反,秭歸的地理非常適合兵力展開。秭歸所在的地點是一片盆地,江麵寬闊,水流也相對平緩,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戰場。

    當然,適合做戰場不代表秭歸就容易攻打。秭歸背山臨江,城池也不大,周長不過三裏,卻很堅固。巫縣有十二裏,潘華隻用了幾百人就能守得穩穩當當,如今他退守秭歸,秭歸的兵力超過千人,可以固若金湯。強攻秭歸,至少要付出五千饒代價,絕非曹『操』承受得起,圍困秭歸則耗時久,消耗大,很可能無功而返。

    秭歸到夷陵的距離不到到魚複距離的一半,周瑜增援秭歸要比增援巫縣方便得多。

    退一步,就算是拿下了秭歸又能如何?周瑜在夷陵以逸待勞,除非你擊敗周瑜,直達江陵,才有可能看到真正的勝利。

    要擊敗周瑜需要多少兵力?周瑜是吳國九都督之首,他掌握著荊州除南陽以外的六郡,能調集的兵力至少有三萬,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調屯田兵參戰,以曹『操』現有的兵力根本無法取勝。況且孫策本人就在長沙,他能坐視周瑜戰敗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