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夫人畢竟是聰明人,一聽黃月英和馮宛的名字,她就猜到了原委,不禁啼笑皆非,心中更是不快。袁權再聰明,畢竟是嫁過饒,底氣不足。孫策疼愛這兩個妾又怎麽樣,他還敢對我不敬?別是他,他的父母看到我都是畢恭畢敬的,不敢有一絲失禮。

    你以為袁家、楊家這兩個四世三公是擺設?袁夫人打定主意,要正麵與孫策交鋒一回,為袁權撐撐腰,別落了袁家的身份,與那些戶人家的女子一般遷就孫策,委曲求全。

    袁權看在眼裏,暗自叫苦。她不好對袁夫人得太明白,隻好自己想辦法。到了別院,下了車,引著袁夫人進了門。這幢院子是新建的,比較安靜,景『色』也好。袁權引著袁夫人裏外走了一回,見袁夫人累了,這才讓她先休息,自己抽身出來,急急地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往玄武湖。

    玄武湖。

    孫策站在水邊的亭榭上,看著正在黃月英指揮著匠師忙碌,嘴角笑意盈盈。

    在他的提醒下,黃月英沉下心來,對現有的行船技術進行分析,從中尋找規律。就目前而言,船的驅動技術無非那麽幾種用纖繩拉,用竹篙撐,用槳劃,用櫓搖,用風帆。拉纖效率太低,竹篙隻能用於淺水處,風帆不是人力,都不在考慮之內,主要分析的就是槳和櫓。

    槳是最古老的行船技術,可能從有船開始就有槳了,櫓卻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中國獨有的發明。櫓本是由舵槳發展而來,間斷『性』的運動變成了連續『性』的運動,效率明顯提高,有一櫓三槳之,後來還催生了螺旋槳。但櫓隻能用於船後,無法像槳一樣在船側使用,對大型船隻的驅動作用有限,所以黃月英之前也沒有往這方麵想。

    在孫策的指引下,她將注意力暫時由具體的樓船脫離出來,單純的考慮櫓與槳的效率差距產生的原因,這就涉及到更抽象的力學。她自己也許沒有注意到,可是孫策清楚,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上了一個台階,找到更有效的驅動技術是遲早的事。

    陸議快步走了過來,將一份書信遞給孫策。孫策接過一看,不免有些奇怪。袁權有什麽事不能直接,搞得這麽神秘,還非得寫封信?他拆開一看,不免眉頭微皺。

    這幾個老臣還是真是真啊,荀攸隻是提醒一下,他們卻真的覺得可行,還正兒八經的上疏子。不過這樣也好,由他們出麵影響更大,看看子怎麽應付。

    袁夫人,這位袁家姑『奶』『奶』、楊家老夫人更真,居然還想著為袁權出頭,也不想想袁權需不需要他出頭,真是越幫越忙啊。不敲打敲打是不行的,可是敲打得太狠了又不行,這很考驗水平啊。

    孫策想了想,轉身拿起一旁案上的筆,在書信上寫了幾個字,重新封好,讓來人帶回去。觀看 首發 zui新 章 節 請到堂客行---手機地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