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繇奪蒼梧的時候,孫堅攻破了番禺城。高幹等人逃往蒼梧,孫堅率部追擊,一直追到蒼梧。蒼梧多山,交通不便,戰事雖然緊張,他卻不覺得有什麽克服不聊麻煩,也就沒有和孫策聯絡,直到戰事結束。收到孫策的消息後,他才知道這背後還可能有曹āo的影子。

    現在回想起來,蒼梧的戰鬥的確棘手得多,比攻打番禺城還要費勁,有幾次險些中伏,虧得秦鬆、陳端謹慎,黃蓋、程普又作戰勇猛,經驗豐富,這才沒遭受重大挫折。

    如今第一階段的戰事已經結束,他控製了南海、蒼梧二郡,再往前推進就有些吃力了。實際上就南海、蒼梧來也隻是控製了幾個主要縣城,大部分山區鞭長莫及,離全麵控製還有相當距離。在秦鬆、陳賭建議下,孫堅決定放緩節奏,先將這些地區梳理一遍。現在他已經回到番禺,由程普、黃蓋留守蒼梧。

    下一步,他打算先取交趾。交趾在交州西部,從海路走更方便,他希望孫策能夠調水師助陣,免得鑽山溝,後勤補給困難,消耗太大。

    孫策長出一口氣,第一時間帶著孫堅的親筆信去見吳夫人。得知孫堅安然無恙,吳夫人總算放了心。

    孫堅送來了消息,但他沒有按照常例遞送作戰報告,孫策對具體的作戰細節還是不甚了了。孫策猜想這應該是孫堅覺得老子向兒子匯報工作實在丟臉,不僅自己不,還不準秦鬆、陳端寫報告。

    總的來,交州還是處於半失控狀態,隻能寄希望於秦鬆、陳賭謹慎。這兩人也許不如戲誌才精明,但他們的作戰經驗更豐富,參謀工作也更規範,留給戲誌才發揮的空間有限。隻要他們不犯大錯,以孫堅的硬實力,進攻也許不足,自保應該沒什麽問題。

    隻是中原大戰在即,遼東航線關係著戰馬的資源,他暫時不能抽調水師去交州助陣,隻能讓孫堅再等等。時間也不會太長,有個年時間,他就能再組建一支水師,專門負責交州戰區。

    孫策與郭嘉、虞翻反複商量後,斟字酌句的寫了一封親筆信,詳細向孫堅解釋簾前的形勢。孫堅雖然好麵子,卻不糊塗,看到這封信,他應該清楚孫家麵臨的危機,不會強人所難。

    考慮到孫堅麵臨的最大困難並不是軍事上,而是文化上,孫策決定調張昭去交州。張昭與孫堅共事多年,又是孫家子弟的先生,深得孫堅敬重。他學問好,通曉政務,到交州後既能打理內政,又能彌補孫堅在文化上的不足,與那些名士打交道,推廣教化,爭取當地饒支持。恩威並施,才是最好的征服之道。

    孫策很快就接到了張昭的回複。張昭對這個任務充滿激情,準備交待一下政務就動身。他還提到一點《孟子章句》的作者太仆趙岐來了,想見見孫策。觀看 首發 zui新 章 節 請到堂客行---手機地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