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並不影響大局,袁譚的危機也沒有真正解決。如果他不向朝廷稱臣,名份的問題就解決不了,他就麵臨著內外交困的窘境,換句話,現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機會。孫策這時候來幽州,興許就是打這個主意。

    但朝廷不可能希望孫策得手。對朝廷來,最好的結果是袁譚稱臣,向朝廷提供賦稅,退而求其次,也是讓張則控製冀州,這原本就是朝廷的計劃。最不濟就讓袁譚繼續控製冀州,總比落在孫策手裏好。

    袁譚會不會稱臣,劉備不知道,但他清楚現在張則沒反應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年前那一戰,鮮於輔等人被公孫瓚擊殺,損失慘重,這幾個月雖然恢複了一些,卻不足以奪回涿郡,何況還有他劉備在側。

    如果我和張則聯手,奪回涿郡的可能『性』不僅有,而且很大。張則是老臣,他深諳朝廷心意,寧願將幽州交給他,也不會願意交給孫策或袁譚。公孫瓚與劉和血戰時張則就有過這樣的想法,隻是被他拒絕了。

    想通了這一層,劉備恨不得抽自己兩個大耳刮子。這麽簡單的事都沒想明白,還要孫策來提醒,白白浪費了一個好機會,現在還要想辦法搪塞孫策。

    劉備心念急轉,臉上卻不動分毫,依然一副茫然的模樣。“還請孔明指點。”

    諸葛亮笑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此伐交之時也。”

    劉備若有所思,然後扮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樣。“君侯的意思是利用袁譚自顧不暇的機會,示之以形勢,迫使他交出涿郡?”

    孫策點點頭。“其實按我的意思,自然還是直接攻取比較好,但朝廷的意思嘛,嗬嗬……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如今不敢譽滿下,卻已經謗滿下,如果能兵不血刃地讓袁譚交出涿郡,還幽州安定,完成朝廷托付,我也就不多事了。所以,玄德,你這個計劃太隨意了,不合格啊。”

    劉備心裏歡喜,哪裏還有心思計較孫策的傲慢,他現在恨不得立刻趕到薊縣去和張則商量,能不能奪回涿郡且兩,至少這是一個掌握幽州的好機會。

    “君侯言之有理,我的確想得太簡單了,一心隻想著借君侯之威,不及其餘。君侯,若袁譚不肯,又待如何?”

    “如果袁譚不識抬舉,那自然不用客氣了。我率水師遊擊渤海,牽製臧洪,雲長率步卒西進,斷袁譚後路,玄德率部取涿郡,袁譚不得不退。若能動張使君發上穀、代郡之兵,則涿郡唾手而得。”孫策笑了笑,捏著手指。“袁譚是聰明人,我相信他懂得取舍的道理,不會因為一個涿郡幹出玉石俱焚的蠢事。”

    劉備有點尷尬,隻能佯裝不懂,強笑道:“君侯所言甚是。不過備有一愚見,這也是君侯全取平原的大好機會,浪費太可惜了。且南北夾擊,袁譚更加吃緊,屈服的可能『性』更大。”

    孫策指指劉備,哈哈大笑。“玄德能舉一反三,可喜,可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