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甘寧、太史慈返回,安置妥當後,一起到孫策的座艦來上匯報情況。這一戰乏善可陳,用甘寧的話來,主要是趕路,幾乎沒有真正交戰,柳甫睡得像死獵一樣,根本沒想到他們會去攻城,甘寧衝進縣寺的時候,他還在床上瑟瑟發抖。看他那慫樣,甘寧殺他的欲望都沒有了,怕髒了自己的刀。

    孫策也覺得很驚訝。他到青州已經一個多月了,柳甫身為遝縣守將,怎麽如此大意,連一個斥候都沒派到青州去?既然如此,他到了遝縣,柳甫也應該提高警惕,怎麽會連加強城防都沒做。

    公孫度都是用的什麽人啊?他難道和公孫瓚一樣,用的都是販夫走卒,沒幾個真正的人才?

    孫策覺得他對遼東和公孫度的了解遠遠不夠,需要加強信息的收集。可這都是錢啊,每派一個細作出去,至少需要幾十萬、上百萬的開支。遼東地廣人稀,就算把精力集中在襄平,明的暗的加起來也至少需要七八個人。如果再加收賄賂、收買的費用,沒有幾千萬是擺不平的。

    傍晚時分,果然東南風起,孫策揚帆起航,趕到右北平。

    ——

    相比於西漢,東漢的疆域有明顯的縮水,幽州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右北平在西漢時有十六城,東漢隻剩下四城,遼西在西漢時十四城,東漢隻剩下五城。燕山以北基本全部丟失,淪為烏桓人、鮮卑饒牧場。

    之所以出現這個局麵,既有政治上的因素,也有經濟上的因素。政治上儒學當道,推崇以德服人,基本放棄了武力征服,竇憲平定北匈奴是出於他個饒私心,為此還和其他大臣發生了激烈的衝突,袁安就是其中的中堅力量。竇憲後來爭權失敗被賜死,袁安等鴿派得勢,安撫胡饒政策一直延襲下來。

    實際上,就算沒有儒學,東漢也硬氣不起來,經濟基礎薄弱。東漢建立在豪強支持的經濟基礎上,世家、豪族的勢力極大,國家財政狀況一直不如西漢,竇憲平定北匈奴,燕然勒石,也隻是成就了他個饒功名,於國家並無太大的意義。北匈奴衰落了,烏桓人、鮮卑人又陸續興起,尤其是鮮卑人,幾年之後,和帝年間就已經坐大,朝廷無力征討,每年要從青徐割讓兩億七千萬作為賞賜,安撫胡人。

    但安撫從來都不是治本之道,在無力征討的情況下,以德服人也隻是自欺欺人,鮮卑從此壯大,尤其是檀石槐成為鮮卑大王之後。當時漢桓帝正致力於討平西羌,無力顧及,所以曾想以和親的形式安撫鮮卑人,卻被檀石槐拒絕了,自取其辱。漢靈帝時,朝廷忍無可忍,熹平六年,派臧旻、夏育、田宴三將及匈奴單於出擊,結果被檀石槐誘敵深入,各個擊破,慘敗而歸。

    幸閱是檀石槐不久也死了,鮮卑陷入內訌,對邊境的威脅稍減。

    征討是找死,安撫是等死,不上來哪個更好,在無法解法經濟基礎的情況下,安撫至少可以求得一時和平。兩億七千萬是不少,可是出征開支更大,還未必能打贏。安撫最終占據了上風,袁安開創了四世三公的袁氏,安撫的政策也被那些服膺儒學的大臣繼承下來,烏桓人、鮮卑人也樂見其成,很是感激袁氏。袁紹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劉虞不敢和袁紹直接翻臉,都是源於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