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也覺得關靖這個主意不錯。公孫瓚原本並無固定的地盤,表公孫續為一郡太守,總比讓他回安次這是非之地好,如此一來,劉備既不用吐出已經到手的安次,又能慷他人之慨,示好公孫續,不負故人,不定還能和公孫續結為盟友,互相依靠。

    對公孫續來,這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就算孫策不同意,他也隻會埋怨孫策,不會責怪劉備。

    至於公孫瓚的舊部,也可以一分為二,願意支持公孫續的就去支持公孫續,願意留下的就留下,好聚好散,免得左右為難,心思不定。這樣一來,兵力也許會少一些,但內部的隱患得以消除,對劉備來並不是什麽壞事。

    劉備隨即又與關靖商量細節,關靖又提議,簡雍沒有碰到袁譚的使者,並不代表袁譚就沒有派人與孫策聯係。如今朝廷向孫策讓步,袁紹矯詔罪名確認,已然公布下,袁譚有被圍攻的危險。他爭於拿下幽州,但孫策一來,他不可能不擔心孫策從海路發起攻擊,必然會派使者與孫策聯絡。

    劉備又有些緊張起來。“那孫策會和袁譚結盟嗎?”

    “不太可能。”關靖搖著頭。“孫策應該不會希望袁譚掌握幽州。”

    劉備也讚同關靖的看法。袁譚已經有了冀州,實力本來就不俗,再加上與烏桓人、鮮卑饒關係,一旦控製了幽州,孫策更難對付。一想到這些,他就心生妒嫉,不管他是否承認,世家子弟就是世家子弟,影響力絕非他這樣的寒門可比。他是幽州人,幽州世家卻看不起他,袁譚是豫州人,卻能在冀州一呼百應。這待遇相差也太大了。即使孫策手段高明,軟硬兼施,也花了幾年時間才勉強控製豫州。

    關靖隨即為劉備謀劃:一麵派人與孫策談判,表公孫續為太守,一麵派人與袁譚聯絡,以備不測。袁譚現在更焦慮,他應該不會拒絕劉備的善意。反正不管和誰結盟都是權宜之計,關鍵就看誰能從中得利,壯大自己。如果孫策與袁譚交戰,不管誰勝誰負,對劉備來都不是壞事,不定還能等到第二個漁翁得利的機會。

    劉備喜不自勝,險些再次落淚。他讓簡雍再辛苦一趟,他帶著最新的條件趕去青州,麵見孫策,尤其是要想辦法見到公孫續。在此之前,劉備給公孫範寫了一封親筆信,明原委,請公孫範配合。隻要公孫範願意,他可以一並表公孫範為太守,免得與張則同居一城,不敢安睡。

    公孫範很快有了回複,願意接受劉備的建議,派人隨簡雍去見孫策。

    劉備隨即又派人去見袁譚,試探袁譚的口風,商議結盟,共抗孫策。

    ——

    正如關靖所言,袁譚現在很焦慮。

    朝廷詔書下達,袁紹矯詔罪名確鑿,犯大不敬之罪,下詔追繳車騎將軍、冀州牧印綬,奪爵。這些罪名看似動不了袁譚分毫,實際是影響非常大。既然袁紹的官職被罷免,那他這個冀州牧就名不正、言不順了。忠於他的也許沒什麽問題,不忠於他的人難免會蠢蠢欲動。如今孫策奉詔節製八州,萬一孫策再打著這個名義發起攻擊,袁譚內憂外患,形勢不容樂觀。

    即使孫策派一個冀州刺史來,也會讓他很難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