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成、林雨談了半,招待他們吃了一頓便飯。劉成和林雨告辭以後,孫策和當值的諸葛亮、楊儀閑聊,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理徐州的事。徐州的人口本來就不多,現在損失又這麽大,如果不管不問,跨海擊遼東的戰略實現會有困難。

    諸葛亮是琅琊人,對徐州比較熟悉。他提出一個建議,從地理上來,青州、兗州、徐州應該整合考慮。這三州以泰山為中心,就像是泰山延伸出去的三個角,泰山既將三州分隔開來,又起到溝通串聯的作用。考慮徐州的問題應該以泰山為中心,統籌三州進行考慮。在兗州尚由曹昂控製的情況下,青州、徐州更不能分開。青州是前線,耕地有限,人口損失比徐州還要嚴重,糧食供給的負擔大部分要依靠徐州。如果徐州不能迅速恢複,勢必會影響向北進攻的戰略。

    孫策表示同意。“人口不足,徐州如何才能盡快恢複?”

    諸葛亮道:“徐州的耕地本來就算不多,出了名的地人眾,最盛時五十七萬餘戶,二百七十餘萬口,就算損失六成,尚有二十餘萬戶,一百餘萬口,足以耕種徐州的土地。有所不足,也可以通過增加耕牛,使用新式農具來解決。隻要這些人能安居樂業,糧食產量的減不會太嚴重。徐州沿海,大部分耕地集中在泗水以西,泗水以東的灘塗地並不適合耕種,倒是適合養豬,可以將大部分的人口集中到泗水以西,耕種產量高的良田。在泗水以東建一些養豬場,派一些人看守就行,豬食『性』雜,吃野草就行,肉可以補充糧食不足,皮可以製革,民用、軍用都可以。”

    諸葛亮侃侃而談,隨口報出一串串的數字。孫策看在眼裏,喜在心裏。這就是舉一反三的才,隻要引對了路,前途不可限量。可惜他太年輕了,過了年才十六,如果是二十六,現在就能將徐州交給他負責,肯定比陶氏兄弟出『色』。

    他們正著,郭嘉快步走了進來,滿臉喜『色』。“將軍,張長史有消息來,他已經和趙溫談妥,朝廷詔書已下,趙溫在南陽等長公主的車駕,屆時一起前來傳詔。”

    孫策聽了,也很高興。“朝廷答應我們的條件了?”

    “基本上都答應了,隻有一點區別,改封將軍為吳侯,以吳郡為食邑,卻沒有給將軍王爵,是要等將軍平定幽冀,立下不立之功再封王。”

    郭嘉著,將張紘的書信遞了過來。孫策看了,啞然失笑。朝廷真是死要麵子活受罪,到了這一步還死死拽住最後一塊遮羞布不放,不肯封王,也許子還沒有最後認輸,還指望著拿到那些軍械、糧食後能平定涼州,然後率涼州精銳出關,橫掃關東。

    要平定涼州,三億哪夠,三十億還差不多。

    孫策曲指一彈書信。“有了詔書,進攻幽州就名正言順了。奉孝,你來得正好,我們剛剛在商量徐州的事,孔明建議在徐州屯田,你一起聽聽,出出主意,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做徐州刺史。”

    郭嘉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將軍,現在不吟整徐州刺史人選,還是由陶商擔任比較合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