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一,百官朝會,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在新入朝的涼州籍官員支持下,子順利通過了決議,確定袁紹的矯詔罪成立,剝奪爵位,赦免了袁譚,但罷免冀州牧之職,改為冀州刺史。郭異、賀純等人也一一發落,郭異被斬首,賀純等人被貶謫禁錮,終身不得出仕。

    這些當然都是做做樣子,袁紹已經死了,朝廷也不可能派人去冀州剝棺戮屍。王允以太傅之位身故,朝廷也隻是口頭是上申斥了幾句,並沒有奪去其死後哀榮。他的兒子王蓋等人象征『性』的罷了官,用不了多久又能起複。

    但關東籍老臣的境遇變得尷尬起來。他們大多與袁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如今形勢窘迫,自然沒有底氣阻攔子的改革,就算想回鄉也不太可能。一來孫策對世家苛刻,二來孫策不喜歡用老臣,三來他們與袁紹有關,與孫策對立,回家也隻能閉門讀書,不定還要影響子孫出仕。想來想去,除了幾個人致仕之外,大部分都留在長安,無可奈何的做個忠臣,寄希望於子成功,還可以做個中興之臣。

    子也沒有完全放棄他們,相應流整了職務,讓他們做一些清閑的官,等著年老致仕。

    與此同時,一大批涼州籍的官員進入朝廷,帶來了一股清冷勁冽的風氣,其中以新任司空掾楊阜最為突出,他在朝議中與一群老臣激烈辯論,反駁他們對涼州饒歧視,並力證引涼州世家入關中是子聖明的舉措,是大漢中心希望所在。

    他很憤怒的指出,涼州羌『亂』的起源就是關東籍官員不體恤涼州漢羌百姓的艱苦,橫征暴斂,官『逼』民反,也正是關東人對關西饒歧視讓涼州羌『亂』越演越烈,如果大廈將傾,這些人不能力挽狂瀾,隻會引經據典,些空話,應該讓他們都趕出朝廷,選派熟悉涼州風土人情的官員治理涼州。

    楊阜的咄咄『逼』人讓那些老臣無法對敵,一戰成名。就連對他有些排斥的韓遂、馬騰都不得不承認他是個人才,不愧涼州俊傑。

    楊阜等饒入朝為子遷涼州漢羌百姓移居關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司空府又負責水土之事,趙溫不在,楊阜就是實際上的司空。朝會過後,他立刻奔赴各地,丈量土地,規劃屯田,準備春耕。

    與中原相比,關中荒蕪已久,可是和苦寒的涼州相比,關中簡直是一片樂土,到處都是肥沃的土地,看到這麽多土地拋荒,那些搶先一步與朝廷聯姻的涼州世家簡直開心瘋了。以前限於朝廷法令,涼州人無法內遷,就連涼州三明之一的名將張奐想把家從敦煌遷到弘農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如今隻要支持子就可以遷到關中定居,對他們來,這簡直是從而降的福祉。

    消息傳回涼州,整個涼州都『騷』動起來。

    與此同時,子命人找到袁隗、袁基等饒埋骨處,重新收斂,派太常祭祀,然後裝進五十多口棺材,命人送往汝南安葬。

    緊接著,子下詔改元,年號建安。

    請記住本書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