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紘提出了幾點理由:

    就地理來,秣陵向西不遠就是牛渚磯——中原與江東的要津,向東不遠就是入海口——江海轉換之地。定都秣陵,既能出入中原,又能出江入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水運優勢,且秣陵附近有良好的屯田基礎,生產的糧食可以供應京畿,無須長途轉運。

    就人心來,秣陵古稱金陵,傳有王者氣,秦始皇特地巡狩簇以鎮壓,如今四百多年過去,王者氣恢複,當有聖人出,在此建都,正合人心。

    到這裏,張紘笑道:“禮雲:方千裏曰王畿。建都秣陵,南至會稽,北至泰山,東至海,西至廬山,皆是京畿之地。大江為護城之河,太湖為遊囿之池,泰山、廬山為門戶,豈不壯哉?國都雖立在秣陵,錢唐卻不妨作為出海基地,會稽和吳郡的沿海地域可以考慮建成一個貨物集散地,將來亦是江南一都會。”

    虞翻一笑,沒有再堅持。

    張紘接著道:“將軍,臣建此意,當然也有私心。”

    孫策笑而不語,示意張紘直言無妨。曆史上,張紘就建議孫權建都抹陵,並非因為什麽私心,而是從地理形勢、交通便利的條件來看,秣陵這個位置最合適,比起吳縣、陽羨都更有大局觀。張紘是讀書人,而且是成年多年的名士,他對虞翻的心思洞若觀火,卻不想破,更不願讓虞翻難堪,才自己也有私心。

    張紘拱手道:“臣是徐州人,幸附將軍驥尾,自然要為家鄉人謀一些福祉。立都秣陵,大半個徐州都在京畿以內,將來若有災患,也能及時得到賑濟。將軍,徐州地處大河下遊,大河改道是常有的事,泗水一帶屢被殃及,不可不防。就拿眼前來,將軍所統五州之中,青徐損失最為嚴重,將軍欲跨海擊遼東,豈能坐視青徐荒蕪?”

    孫策看向虞翻。“仲翔,你以為如何?”

    虞翻拱手道:“將軍,子綱先生胸懷下,建百年之計,臣自愧不如。”

    孫策點點頭。“都城雖以秣陵為宜,陽羨依山傍湖,銅官山景『色』不錯,可作遊苑,兼作水師駐地,就不用去吳縣與民爭地了。鬆江浩瀚,百年內應該還走得水師樓船。”

    眾人表示讚同,就此決定。

    ——

    張紘走進驛舍,緩步來到趙溫的麵前,拱手施禮。

    趙溫站在階下,拱手相迎,臉『色』卻有些蒼白,笑容也很勉強。兩人行了禮,趙溫請張紘登堂入座,張紘卻道:“今日氣甚好,不如我請你遊湖吧。你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去看看楊文先、黃子琰。”

    趙溫眼睛一亮。“我想看看士孫君榮,可以嗎?我來之前,他的家人再三托請,我實在是推辭不過,還望子綱成全。”

    張紘笑了,一口答應。趙溫心中歡喜,連忙收拾了一下,披上一件皮裘,跟著張紘出了門。驛舍外停著一輛半舊的四輪馬車,兩匹健馬,張紘請趙溫上了車,敲敲車壁,示意出發。馬車緩緩啟動,沿著湖邊的大道向津口駛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