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錦繡文章,未來的啟帝更願意接近科學,或者更願意當木匠……

    等到他親政後,對科技的支持力度也會超過各個皇帝,也不會被東林黨所左右。

    三人達成一致,方書安便匆匆趕回家,他需要和老方統一口徑,保證徐光啟的位置,順便與父親方世清作別。

    ……

    盡管方從哲有許多不解,但還是決定實現孫子的請求,為什麽和朱由校親近,老方心裏和明鏡似的。

    表麵上看朱常洛危機四伏,其實安穩如山,朱常洵沒有就藩之前或許有機會,如今卻是穩如磐石。

    朱由校更是接近成年,哪怕有些意外,他也能順利繼位。

    福王隻是福王而已,成不了第二個燕王。

    當人們還在搖擺不定時,自家孫子已經打好關係,現在陛下好容易鬆口,再去巴結的人便落了下乘。雖然他們不見得會被拒之門外,但是想要成為最貼心的體己人,希望渺茫。

    但是對於遼東一事,方從哲是拒絕的。

    “孫兒,你不要好生準備考功名,怎得又動了去遼東的心思?”

    “爺爺,句難聽話,當朝諸公能認清建州部實力的沒有幾個,孫兒和熊大人見識相仿,權當是去長長見識。而且,遼東防禦作戰迫切需求孫兒的水泥。技術交給別人不放心,我們還是要親自去指點一番。”

    老方曉得水泥廠不過借口,他知道方書安注定不會是過去那個浪蕩子,也明白他必然能一飛衝。

    但是會是以何種形式,自己看不準。

    孫子要去,便由他去吧,自己有想法也好,比長輩鋪路之輩好上太多。

    現在看自己孫子,怎麽看都順眼,隔壁王家那三個打包一起,也比不上自己的寶貝孫兒!

    雖然剩下的兒孫們打包一起也比不過人家三個……

    “孩兒還有一事,此番去遼東,還請多調撥些錦衣衛過去。我們對建州部的諜報停留在幾年以前,消息太久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方從哲沉吟片刻,“錦衣衛不歸我調撥,不過駱養性此人好相與,與他交代一聲,自行向陛下請命便是。到底,錦衣衛是陛下的司臣,而非國朝之臣。”

    錦衣衛從屬誰,方書安不關心,多一些諜報人員,對戰陣影響巨大。錦衣衛們雖然節操不如開國之時,但是有些本事隻要到了環境當中,依舊能使出來。

    得到老方和方世清肯定,青兒默默給方書安收拾好行李,弄好之後,板著臉扔給方書安,反身拿起石桌上的繡活,忙碌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