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是棉布又是什麽呢?

    絲綢的質感要光滑很多,呢絨也就是毛紡的手感又要絨上很多,麻布就算了,不可能做成如此。

    這種溫暖舒適一點不帶涼意的感覺,帶來其他任何布料不能提供的質感。

    “陛下,除了棉布,再沒有其他布匹能給出類似的觸感!”方書安拿著布料,向泰昌解釋著。

    “諸位卿家,你們怎麽看?”泰昌揚起手裏的印花棉布,問向眾人。

    他這些官員們雖然不識百工,但是都算博聞強識,如果有其他的材料,不可能逃過他們的雙眼。

    “陛下,臣從未見過類似的料子,但是它和一般的棉布差距也太大了!”身為左都禦史的李鋕先開口。

    屁股決定腦袋,奔著懷疑一切的原因,李鋕有充分的理由保持懷疑態度。

    他當然知道這不是已知的料子,但是也不敢確認就是棉布。

    如果方書安是弄其他東西過來充數,當作是用兵西北的借口,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陛下,臣也不清此物是否棉花,但是臣有一問,剛好問問方書安。”身為禮部尚書的何宗彥,將問題對準方書安。

    “盡管問就是,有什麽問題,當庭就個清楚。”泰昌通過何宗彥的請求。

    現在不就是解決疑問的時候,誰服誰,就看此時。

    “謝過陛下,那麽敢問方書安,棉花既然最多也就在陝南甘南種植,它是如何能在西域種植?若是在前唐時期已經傳入中土,為何未曾在唐時流行?亦或者,棉花在西域,緊緊是部分地區能種植?”

    何宗彥提問的角度很刁鑽,或者是很精確。

    漢代不,因為前邊引用的史書記載,漢代並沒有棉花的出現。唐代如果真有棉花在西域種植的記錄,為何沒有人能意識到價值呢?

    “何大人,棉花傳入中土,在南朝宋便有記載。至於為何沒能在大唐興盛,我等分析過主要原因。如是作為填充之物,並不比木棉產量高,而且占用耕地,十分麻煩。也就是在蒙元時期,黃道婆改進棉花的紡織技術,棉布作為一種布料,才開始廣為流傳。”

    何宗彥的問題,方書安還真沒有提前準備,不過恰好問在關鍵處,因為在前世曆史書上,介紹過黃道婆對於棉布的功績。

    方書安了一半,繼續,“甘南和陝南氣溫較高,相比之下,西域冬季持續長,溫度低,看上去並不適合棉花種植。事實上,並非如此,棉花的生長周期並不長,而且在吐魯番王國等地,夏日的氣溫要比甘南更加炎熱,生長棉花不是問題。”

    對於氣候的問題,他清楚的很,作為華夏地區高溫記錄之一的吐魯番盆地,熱量甚至比他低緯度的一些地區更加充分。

    至於西域炎熱的問題,各種傳記載還是有的,火焰山的故事,早早就有流傳。

    “看來書安調查的很是清楚,既然沒有影響,老夫也就沒有問題了。”何宗彥是個實事求是的人,他有問題當然會問出來,既然沒有問題也不會強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