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不管是買賣瓷器還是茶葉、亦或者是琉璃製品,交割的財物當中,都有不少糧食。

    如果年景一般,糧食要也就要了。現在不行,大明的糧食還消化不掉,他們的糧食全部暫停。興許,斷了外來的糧食,大明自己產的也就是剛夠。

    “南洋運來的糧食?”

    方書安有些詫異,他倒是記得曾經和張田餘他們過,要求南洋商隊來交割貨物的時候,除了用白香料外,還要用糧食交換。

    大明現在還沒有多餘的精力,親自去南洋種糧食。

    在那裏,維護種植園的話,需要手上有軍隊,大多數時候,都是靠著暴力來話。

    沒有強硬的後盾,想要維持住種植園的日常經營,現在看起來很難。

    不過麽,那裏都是一年三熟的極好條件,浪費掉實在是可惜。

    反正大明也是習慣性缺少糧食,以後需要消耗糧食的地方還有很多,除了日常食用,很多工業原料需要用到糧食。

    自產糧食用做吃食,進口糧用作工業化生產,這便是方書安的計劃。

    也正是如此,那些手裏沒有什麽糧食的商隊,便在南洋經營起種植園。

    對於他們來,倒也合適,大明給他們的糧食價格,會比自產的糧食低些。

    但是那比直接付銀子來的劃算。

    畢竟南洋糧食的生長周期短,即使品質上會差一些,單位產量大,土地周轉率也高。

    整體生產成本,要比大明的低上不少,即便是算上交易稅收等,到岸價格也會比自產糧食要低一些。

    因為他們的口味差,質量也差點,並且經過長途海運,含水量要高、黴變概率也會增加不少。

    是以,大部分時候,南洋運來的糧食,都是下層百姓才會購買,或者是加工成其他半成品、成品拿來販賣。

    真正的工業化使用,尚未展開。

    “爺爺,這個不能停,現在南洋商人們,好不容易養成種植糧食的習慣,如果他們因為我們的拒收,而放棄種植糧食,以後再讓他們拿起來,那可就是困難了。所以啊,此事稍安勿躁,還是要堅持的,我們有辦法解決,糧食多餘的問題。”

    種植園本身就是個附加值比較低的事情,尤其是南洋的種植園,種植香料等熱帶產物,附加值比糧食高到哪裏去。

    要不是因為大明非要求交割貨物當中有糧食,他們傻掉才會去主動種植糧食。

    進口糧食的事情,真的不能停止,畢竟,從方書安的角度來,裏邊不僅僅是有糧食安全的有效補充,更有著其他的戰略意圖在其中。

    那些對頭們,不明白當中的重要含義,當然了,即使明白,他們也不見的會認同方書安的做法。

    畢竟,在更多人的觀念裏,方家就是靠著方從哲做首輔,才能成為富甲一方的存在。

    他們忽略了,方書安為大明帶來的顛覆性變化,也忽略了,方家商隊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

    ……

    張氏會館,原本之張田餘家族經營的一個會館,專門供張家的生意夥伴以及自己商號和商隊的人談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