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結果很明顯,在遇見成建製,並且作風還算不錯的軍隊時候,基本上就是一敗塗地,兵敗如山倒。

    相比之下,紅軍長征保持良好的軍紀。

    從紅軍到解放軍,軍紀無可挑剔。

    戰爭年代,強大的凝聚力不僅帶來良好軍紀,更能帶來驚人的戰鬥力。

    華夏大地上,同樣一撥人,幾年前還被鬼子按著摩擦。

    等到換身衣服,在潮鮮戰場上,完全就是另一種樣子!

    誌願軍在當時已經達到人類曆史上輕步兵的巔峰!

    足以抵消美軍在海陸空優勢以及裝備、機動性、火力等等各方麵所有的優勢!

    兵者,能聚能散為要!

    誌願軍將“能聚能散”做到極致。

    聚集起來強過猛虎,,散開來水銀瀉地。

    任何變態地形都可迅速機動,不依賴後勤,不需要重裝備。

    並且,輕步兵居然可以打出大縱深快速穿插!

    在二戰當中,也是第三帝國的裝甲兵團能打出這樣的戰術。

    軍一級野戰部隊變成風暴突擊群,成軍成師的打出胡蒂爾戰術!

    二次戰役,11師山地穿插七十餘公裏,先敵趕到三所裏、龍源裏。

    兩個阻擊點上,11師聚成一塊砸不爛的鐵板,輕步兵硬抗數倍於己的重裝部隊反複衝擊。

    一線部隊基本打光,對手士氣也打崩。

    一個“聚”就打出二次戰役大勝。

    五次戰役,鐵原阻擊戰中。

    為完成無地形優勢,無野戰工事卻要阻擊7倍於己的重裝集團。

    怎麽看都是,不可能的任務。

    189師毅然解散部隊,以女散花的陣,用不滿萬的輕步兵硬抗7萬重裝集團夜!

    一個“散”扭轉五次戰役。

    為何能將這個“能聚能散”做到極致?

    因為部隊非凡的凝聚力!

    和平年代,政府凝聚力代表廣泛強悍的動員能力。

    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中,華夏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我們具備任何政府都不具備的動員能力。

    雖然平時,噴子和鍵盤俠你來我往,毫不客氣。

    但是當遇到災人禍之後,政府超強的動員能力以及迅速反應的應急機製,總會讓人民迅速團結起來,表現出一種空前的凝聚力。

    不隻是災難麵前,在平常的建設當中,也能表現的十分明顯。

    曾經,有一段時間,網絡上流行“印吹”。

    簡而言之就是,阿三人口眾多,年輕化,可以複製華夏發展道路,靠人口紅利崛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