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起來就是,主流意識形態儒家文化出了問題。

    理論上來,儒家文化有他的特點,但是同樣的,其中也有糟粕。

    而糟粕卻是越來越明顯。

    想當年,孔子也是腰佩長劍,能文能武,一直到唐朝,都是左手書右手劍。

    你若是通文墨,我就拿詩詞歌舞砸你。

    你若是曉武藝,我便用刀槍棍棒壓你。

    但是從宋開始,因為統治階層的引導,漸漸的喪失掉他血性的一麵。

    反而糟粕那部分,也就是對人性的壓抑越來越明顯。

    任俠之氣漸漸消散,隻剩下“溫良恭儉讓”。

    而這幾個字的背後,便隻剩下對人性的壓抑。

    如此一來,形成的壓抑便會和人性的本能需求,產生衝突。

    壓抑的越厲害,衝突的也就越厲害。

    等到一定程度,便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爆發之後,就會產生人性的扭曲。

    事實上,一定程度上,這個事情還能從島國反映出來。

    他們自認為對唐宋乃至明代的儒家精神繼承的很好,別的不好,人性的壓抑確實十足的厲害。

    於是乎,表麵上文明禮貌,骨子裏卻會有咬牙切齒以及各種變態的事情發生。

    可以,島國的狀態,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當時文化中糟粕部分的一種傳承。

    再華夏,事情發展到南宋時候,理學大家朱熹的理論,又成為人性壓抑的一塊巨石。

    他老人家提出來的,“存理,滅人欲”。

    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禁錮,都不是壓抑了,基本上是奔著消滅任性的需求本能。

    在他的觀點裏,每一個讀書人,都應該成為,思想道德上的君子,沒有半分汙點的那種。

    可是,這種情況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誰還沒有點保留的心思?

    但是,統治者喜歡啊!

    於是乎,人們隻好上行下效,至少表麵上要的過去。

    最後的結果呢,就是典型的偽君子。

    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而十分不幸的是,隨著曆史的進程,朱熹的理學在明末成為主流。

    所以明末的知識精英很多都是自私自利的偽君子。

    而儒家文化裏邊的這些糟粕部分,起來能算是漢奸文化的源泉。

    理學思想體係下培養出來的讀書人,在民族危亡之際,很容易變成出賣民族利益的漢奸。

    某種程度上來,明末是曆朝曆代漢奸文化發展到登峰造極的時代。

    當年八旗軍攻陷南京,南明官員成群結隊請降,扔在八旗將領門口的官員手牌堆成山!

    而在曆史上,東林黨著名大儒,現在還是一個官的錢謙益。

    更是因為“水太涼”不肯以身殉國,這個時候,他還沒有一個風塵女子有骨氣。

    這樣的漢奸文化,便是影響凝聚力的根本。

    如何解決?

    本來應該是個很難的課題,但是在方書安麵前,並不是。

    因為曆史的發展,已經告訴他,什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合理答案。

    文化凝聚力遇到侵襲時,就得依靠一個堅強信念來重塑民族的凝聚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