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時能有人給老畢更多的腦洞和建議,不定他能設計出各種各樣的火器。

    不過麽,方書安還在這裏胡思亂想,老畢有些不耐煩。

    “方書安,老夫今日前來,有事情要質問你!”

    質問???

    聽著語氣,似乎是有什麽地方得罪這家夥啊……

    但是,方書安也想不起來,自己跟他有什麽樣的過節?

    畢懋康看著他迷糊,也不廢話,直接甩出一本書擺在麵前。

    封麵赫然幾個大字:掃盲教材!

    原來如此……

    方書安總算是有些明白,為何會找他。

    “這本書可是你所編寫?”畢懋康的語氣變得十分低沉卻。

    “正是在下。”

    “是你,那就好了,來,今日你給我,為何把字變成那些簡便又難看的東西?”

    掃盲教材由於他的目的性,所以方書安除了放進去拚音以外,還講不少簡體字也放進去。

    在書寫時代,有簡化字對於文盲認識問題和學習,實在是太重要,加上更加有效率的字母,他們隻要是想學,就很難學不會!

    “畢大人,我這本教材的意義。並非是要和個大學問家的書籍相提並論,隻是要讓他們掌握必須的文字,而不是作為一個個文盲,想要送個信都難……”

    徐光啟和畢懋康都是科學先驅,但是啊,他們不會明白,方書安為何會有如此大的掃盲培訓?

    話到這裏,方書安的思維飄了出去,他總是很容易想到共和國往事,偏生,裏邊有不少東西,恰好就能按照共和國的思路走。

    比如,將大量人口利用起來。

    想要利用,必須要有過基礎的文化教育,當年,共和國成立之初,教育部便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當時提出要“開始進行全國規模的識字運動。”

    於是乎,從那時候開始,持續50年的掃盲教育開始。

    當時,全國各地辦起識字班,拉丁字母組成的漢語拚音,幫助初學者正確發音,漢字的簡體化方便書寫。

    大量不識字的農民,第一次掌握了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漢字!”

    隨後,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提出,要在1年內普及學義務教育,後來又開始實施包括中學階段在內的九年義務教育,新世紀以後,又進一步免除學費雜費。

    可以,整個共和國的發跡史,就是受教育人群井噴的一個重大原因。

    在高峰期,數十萬座中學校,近1000萬名中學教師,遍布從城市到鄉村、從沿海到邊疆的廣袤國土。所有適齡兒童必須入學,一個也不能少。

    到後來,種花家高校在校生高達700萬,比許多國家的總人口都多,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如此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儲備了大量高端人才,和高技能產業工人,人口紅利又升級為人才紅利。

    受過教育的人們,崇尚科學,崇尚知識、崇尚科技創新,讓華夏大地可以在互聯網、移動通信等人力資本需求高、研發周期短的新興產業上,實現彎道超車。

    如果沒有受過教育,隻有人口,那可不是什麽紅利,是累贅。比如阿三,被自己的議員稱之為,隻有兩億人口,剩下全是兩腳牲口……

    手機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