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書安和李盡忠正在往劉綎的宅子走去,兩人都不曾話,在思考各自的事情。

    北門殺聲震,按理現在京城應該人心惶惶才是。

    但是人們似乎是沒聽到一般,依然在進行著自己的生意。

    這讓方書安很是納悶,難道,民眾對於大明必勝的信念,已經強悍到如此程度了?

    那麽按照這種心態的話,後來建州部不可能打進京城啊!

    帶著疑問,方書安飛快的問過一個活計,才鬧個清楚。按照那夥計的話,像這樣鬧餉的情況,經常會有。

    鬧餉不是什麽大事情,所以不必引起恐慌。

    至於喊殺聲,人們就再理解不過了,雖然京城許久沒有聽見喊殺聲,但也正是如此,就證明,城外的喊殺聲也不足為懼。

    得到答案的方書安,為此生生感慨。

    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心態,給了他們信心呢?

    而在城外,張惟賢很快也完成對叛軍的隔離審查以及押解的安排。

    “記住,此番你們要好生安排,千萬不敢讓一堆人裏,出現兩個以上背景統一,來源接近。那樣的話,沒準會有人卷土重來。”

    事情安排之後,他也迅速向皇宮趕過去。

    如果最後一步沒有做好的話,那麽今日的一切都將是無用功。

    “你們按照命令處理此事,什麽都不敢耽擱。”

    張惟賢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能不能趁著這點時間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清楚,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如果能解釋過去,那麽他的話也就是這樣了,再也沒有人知道裏邊發生過的故事。

    皇宮之內,朱常洛終於名正言順成為泰昌帝。

    他看著手裏的線報,若有所思。

    “看樣子,發配去遼東的壯丁不成問題。閣老,你,還需要將他們家一起搬過去呢?”

    泰昌就叛軍家屬的情況還有些疑問,需要商議一番。

    “依臣來看,就帶上吧,讓他們舉家去遼東,怎麽也能有不少收成。靠著收成,他們也能很好的過冬。”

    方從哲就發配遼東給出了自己的選擇,按理家屬並沒有犯錯誤,所以還真沒有必要去一起流放。

    但是一來是謀反大罪,二來是更給那些家屬們製造一個正常生活的機會。

    在京城待下去的餓貨,換到遼東,可就是生路,將來他們能剩下孩子,那麽對於遼東平定的意義重大。

    “那城牆上的士兵,沒有多少傷亡吧。”

    “除了幾個有傷亡,別的都沒有太大情況。”

    “陛下您為了熊大人遼東的書信,真是煞費苦心。”

    其實,誰傳令並不要緊,要緊的是下命令的人是誰。

    是泰昌親自下令城牆守軍不用迅雷彈,裏邊自然有著皇帝的考慮在其中。

    可能是為了不傷及無辜,也可能是為了需要更多的壯勞力。

    將那些造反的士兵送到遼東去開荒,可以是一個各方麵都能接受的方法。

    所以,這樣做是最好的選擇。

    手機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