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是為了追求工作技藝,更多人都是直接進入技校,最後自然也就會將學習以後的工作結合起來。

    而在種花家,因為每個人都有更多的家國情懷,所以都喜歡往綜合性大學裏紮堆。

    那麽問題就來了,種花家基數巨大的畢業生,不可能每個人都會從事相關的科學研究,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會繼續深造下去。

    社會上很多崗位也需要他們去填充,架設學的是基礎專業,工作以後很有可能是進入一些研發、生產、檢驗環節,從基層做起漸漸成為集成主管乃至中層管理。

    而在他們的職業生涯當中,與最前沿的科學將會是漸行漸遠,如此一來,那些尖端的課程,可能就真的沒有太多必要。

    但是既然是這個專業,又總不能不學。

    所以,方書安在辦起學院之後,尤其是在一個學期之後,十分能體會當初老師們對有些課程放水的態度。

    因為,對於大多數學生來,大學與其是繼續來學習各科目更深層的知識,不如是來培養各方麵的技能。

    包括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比如從頭到尾組織一個項目,或者是運作一個活動。

    而這些在以前的學習當中是不曾有過的,但是在以後的工作中卻會用到。

    所以,兩種沒事孰優孰略,方書安自己也不敢確定,但是種花家的模式他更加熟悉,所以就搬過來。

    “方子,這第一屆,按照你的意思,咱們就這般操作,至於以後的,還是不能如此兒戲啊。”

    劉綎意味深長的著。

    “劉老,您放心,咱們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凡是有可能,也不想如此,現在,學院的名氣已經打出去,咱們招收的學生會有更多有實力之人,到時,就不用這般操作。”

    他表麵上這樣,但是也不準是否會如此,走一步看一步吧,學院是大明的未來,不敢耽擱。

    結束了考試,是安排學生們去向的時候。

    不出預料,大多數人並未選擇回家或者是享受假期,他們基本上都選擇去實習。

    學習一個學期,正是派上用上的時候,現在回家,並不是最理想的選擇。

    正是技癢難耐,好生看看自己是哪盤菜,才是最重要的。

    安排這些事情,就不需要方書安出麵了,不管是徐光啟還是劉綎,早就被人們踏破門,學院的學生們真實水平如何,還不好,但是傳授的課程可是金子招牌。

    哪怕學到一點點,對於各自的助力也是巨大。

    “工部早就遞交了文書,而且內閣也核準,給我們五十個實習的名額,怎麽到現在,就能給三十個?”

    “你們工部好歹就少了一少半,我們刑部怎麽回事,好的五十個,怎麽就剩二十個?”

    “好了,好歹都有二十個以上,我們督察院隻有十個人,我們什麽了?”

    自從實習的通知發出之後,朝廷各部門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

    但是這最後分下來,和當初報批的差距不。

    手機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