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稅司的構想,充其量也就是能夠發現隱匿的人口,但是他們的去處是哪裏?並沒有提出對應的方案。

    實際上,方書安不是沒給出來。

    而是他一直在默默的做,能承接大量勞動力轉移的是什麽?

    好無語問,是勞動密集型產業。

    而且,在工業革命初期,基本也都是此類產業。

    不斷湧現的製造工坊,將那些隱藏起來的人們很好的拉出來。

    雖然他們依舊隱藏在暗處,但是已經開始創造出多餘的價值。

    因為工坊繳稅采用的形式完全不同,他們不會從工坊工人手裏收錢,而是在下發之前有工坊代繳!

    由於工坊們,不是有方家的股份,就是有戶部的股份,對於他們來,一個是不想著偷稅,一個是沒有必要偷稅。

    所以頂替人頭稅的所得稅,執行起來非常順利,要比下去收人頭稅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對於發到工人手中的數字,雖然人們都知道已經扣稅,但是並未有人提出異議,似乎是經地義一樣。

    對於他們來,所得稅直接扣除實在是太好的措施。

    因為對於普通工人來,從手裏給出去的錢與外邊沒有發來的錢是完全兩個概念。

    拿到手裏捂到兜裏的東西,怎麽能往外吐出去?

    所以,在戶部眼裏,方書安對於代繳稅的創造性發明,讓他們驚為人,原來,稅還可以這樣收?

    當然了,那也不是方書安獨創的東西,不過是他將未來的方法拿過來。

    一個的改變,令戶部上下更加崇拜。

    萬曆不知道裏邊的這些細節,所以不清楚朱常洛的想法。

    方書安的平板玻璃,亦能帶動農業,而能創造稅收,三能改變消費。

    朱常洛傻了才會在意這些細枝末節。

    他在方書安第一次商業化的時候,就已經發現背後的秘密。

    那些看上去奢靡的消費,竟然能成功的將其轉化為稅收。

    並且,並不影響百姓們的溫飽。

    因為能花得起那個錢財之人,根本就不會為溫飽發愁。

    此時的他,並不明白什麽是財富再分配,包括方書安也沒有提出來類似的概念。

    但是就朱常洛看來,每一個東西出現,就能提高中下層百姓的收入,而將上層社會的錢財進行一個重新分配。

    他們得到的是買到手的商品,享受的是對應的服務,這才是財物最大價值的體現。

    知道現在,不管是朱常洛還是戶部,都對方書安的那句話記憶猶新,窖藏起來的錢,不叫錢,隻能叫做銅子,隻有花出去的錢才能算作錢財!

    東林黨人此次的攻擊,可以是沒有任何效果。

    不但沒有得到計劃目的,反而成為技術官員嘲諷的對象。

    而方書安,自然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要做,鑒於學院的期末考試要進行了,後邊就是集體判卷以及做評價,因此有一陣他將沒有時間。

    而且,作為未來的女主人,林月華從未到過暖房。

    手機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