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的急救操作,聲名鵲起。

魏藻德作為事情的重要組織者之一,開始還在人前奔走,為的就是抵製學院以及他們開展的課程,最後卻被他反對的事情救了性命,不得不是極大的諷刺。

若是單純在街頭救人,也不會引起多大反響,就是因為以國子監為首的那些人的折騰,才給戰場急救法騰飛的可能。

如此一來,整個京城都知道,經過急救訓練之人,在突發事件時候,會派上多大的用場,怎麽也能挽救一些可以挽救的性命。

對於急救課程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剛開始,徐光啟等人覺得,如果他們大麵積推廣,會不會被太醫院等人反噬。

但是經過方書安與太醫院那一役之後,現在太醫院聽見方書安都繞著走,遑論過來下絆子。

再者,方書安經過仔細劃分,將現場急救劃分到醫護兵的範疇內。它與戰地醫生所做的事情,本質上還是有所區別。

在大明,還沒有專門醫護兵的部署,但是,如果設置一個人來專門救傷員,在第一第二現場對傷者進行救護,沒有任何一個軍隊的指揮官會拒絕。

甚至於,不要方書安提建議,作為兵科給事中的孫傳庭,已經將寫好的折子呈上去。

任何一個懂些兵事之人,都能體會到,背後蘊藏的巨大意義。

此前的醫療救援體係,基本等於沒有,作戰結束之後,輸的一方連打掃戰場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收集傷員。

而獲勝的一方,則需要依靠同袍將他們背下火線,再進行處理。

不過,也不能大明落後,現在全世界範圍內,都還沒有形成戰場急救的習慣,最多會在後方設置一些隨軍醫生,至於醫護兵、醫療兵之類的,根本就不存在!

軍醫也不會跟著在現場醫療救援,隻會在後方。

所以,軍隊戰場急救醫療體係,也是方書安十分重視的一個地方。

在後世,從二戰以後,到越戰乃至海灣戰爭,白頭鷹的士兵們傷亡率越來越少,固然是因為非接觸戰爭情況下,雙方直接互毆的場麵越來越少。

更深次的原因死因為,白頭鷹的戰場醫療體係越來越完備。

從最初的醫療兵和軍醫,到後邊形成四級或者五級醫療,可以是在數次戰爭當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從戰場的自救互救,到戰場收容點的醫療兵救援,再到前申醫療車之類的醫生救援,隨後是戰地醫院的專業治療,最後是在大後方的康複治療。

可以是從混亂到條理清楚的一個典範。

當然,現在讓方書安組織一個完美的醫療後送乃至分級醫療,那是很難實現的事情。

別的不,後世戰場上,能夠做到一時或者兩時,通過直升機或者車輛將重傷員送到戰地醫院,在大明,那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靠著馬車要是一時將士兵送到後方,那幾本就巔散架。

所以,此時能做的,就是先解決士兵的自救與互救,以及醫護兵或者醫療兵的問題。

還是戰爭當中醫療急救的發展,後來傷亡率大幅下降,重要原因就是在現場止血等意識和能力的提高。

發生在戰場的傷亡,流血是造成死亡的第一原因。

動脈或者主靜脈之類的流血,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止血,士兵在幾分鍾之內就會失去意識,因而引發一係列的反應,造成死亡。

在後世戰場急救方麵,有著白金十分鍾、黃金一時的法。

而白金十分鍾,就是針對大出血或者呼吸受阻之類的問題。

而在第一現場最能推廣開來的操作,就是各種止血方式的推廣。

呼吸管理,如果是開放性氣胸,找個能貼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