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論起複水性,自然是用真空冷凍幹燥工藝的脫水菜,複水性最好。

    但是沒有條件時,隻有退而求此次,用曬幹或者烘幹的工藝。

    不過,如此製作的話,對於品類也有要求,並非是每種菜品都適合作為脫水菜。

    例如,胡蘿卜,大蔥、青菜、綠甘藍或者白菜,都是極為經典的可製作脫水菜的組合,這些也是後世泡麵調料包的幾大金剛。

    脫水菜的工藝就簡單很多,隻需要將收獲的新鮮蔬菜進行挑選、清洗、分切,晾曬等環節即可。

    由於京師的深秋十分幹燥,所以不需要進行額外的烘幹,如果是在濕度較大區域,還需要進行烘幹,防止存放中內部發黴長菌。

    製造脫水菜的原因有好幾個,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保障野戰軍隊冬日或者野戰狀態下的營養供應。

    別的不,明軍夜盲症好於女真諸部的一個原因,便是因為他們的營養更均衡。

    而飲食結構單一的北方遊牧民族,因為其他維生素的缺乏,不僅僅是夜盲症,還伴隨其他的問題。

    戰場上,或者是在其他不方便提供菜果的地方,隻需要有熱水,就能將其泡開,撒上點鹽或者其他調料,便能成為代替菜品的複水菜。

    口感自然比不上新鮮的蔬菜,但是總比吃那些幹軍糧之類的要好上很多。

    壓縮餅、罐頭、脫水菜,將是未來方書安為明軍設計的戰前主要補給食品。

    有了這些,雖然不能保證邊軍像共和國軍隊一樣的後勤保障,但是起碼甩開以前明軍自己和對手一大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畢竟,方書安給他們設定的活動範圍,可不僅僅是現在的北大荒,想要補齊一片桑葉的形狀,明軍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在食品研究工坊呆了兩,蘇茂珍處便傳來消息,或許方書安要求的東西,已經組裝成功!

    聽到消息,他簡直驚呆了,果然是沒有看錯蘇茂珍,在甩掉他自己的偶像包袱以後,隻要有思路上的指引,幹起活來他的效率很高。

    方書安隻是跟他粗淺的解釋了顯微鏡的原理,蘇茂珍稍作準備便開始上手。

    身邊不少磨製手藝不差的匠人,因此不需要他親自動手,隻需要按照方書安提供的想法,設定幾種不同放大倍率的凸透鏡,進行磨製。

    同時另一部分人分頭製作方書安的其他配件,譬如轉輪和傳動軸還有能移動的鋸齒組件,按照方書安的意思,那叫做焦準螺旋,有粗細之分。

    至於鏡桶,做過萬花筒的匠人們隻做起來毫不費勁。

    經過一番組裝和調試之後,第一台顯微鏡,就這樣被他們造出來!

    方書安看見桌子上的東西,難免有些搖頭,這麽粗糙的玩意,樣機也就算了,後邊做成成品還是要好好設計一番。

    別的不,下邊那個反光鏡是認真的麽?

    弄一個碗口大的凹麵附銀鏡麵,是想要當照妖鏡使用?

    還有那個載物台,知道是要觀測東西,不知道的還以為,那裏是要鎮壓個動物妖精一樣!

    再載玻片和蓋玻片,他和製坯工坊了,要弄得盡可能薄,這倒好,一片和煎餅果子一樣,還看個什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