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蘇州工匠趕到時候,方書安他們已經屯好一個房間的玻璃餅。

    用來磨製幾十個教學顯微鏡早就足夠,但是他不斷在出爐的原因,一方麵是讓匠人們熟悉玻璃餅也就是鏡片坯的燒製過程,另一方方麵則是不斷提高良率。

    隨著工人們熟練度增加,後邊的氣泡率和顏色明顯好於前邊,做到幾爐以後,顏色更加淡,也就比方書安前世時候農村用的劣質玻璃深一點點的程度。

    原料越來越多,方書安的目標就不僅僅是製作顯微鏡了,他計劃順便造一些低倍率的文望遠鏡,或者一些雙筒望遠鏡,甚至還有遠視以及近視眼鏡。

    這些東西,往近了能促進學科的發展,往遠了,他們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不文望遠鏡,就是普通的單筒千裏鏡,現在的售價也是十分高昂。

    軍中少量配備的千裏鏡,都是從西洋進口,能便宜才怪!

    大明工匠的手藝可比那些人強得多,再做成更加方便使用的雙筒設計,比西洋玩意多五成的售價,一點不誇張吧。

    至於眼鏡,隻要他能開發出鏡腿版,哪個官員和讀書人不來一副?

    那賺錢的速度,恐怕不會比精華水差多少。

    雖然大明婦女的購買力不低,但是現在女性的社會地位,仍舊不能和後世相比。

    一個玳瑁框,並且經過驗光選配的老花鏡,找到更加合適的屈光度,帶上舒適度極佳。

    怎麽也要買幾十兩乃至上白兩吧,若是太便宜了,怎麽對得起老員外們的身份?

    再在鏡腿上掛上一個細細的金鏈子,那頭往扣子上一掛,這邊戴在鼻梁上,嘖嘖,活脫脫一個頤養年的老宰相,誰不掏銀子買?

    就是自己不買,那些親朋好友、門生故舊,哪個不上門送一個?

    工匠領頭之人叫做蘇茂珍,算是蘇州起家早的單照鏡世家。

    要不是上邊的命令,以他為首的眾人,自然是舍不得來京師。

    按照過去的經驗,給官家或者是皇家幹活,要求不低,但是費用不見得給的高,有時候扯皮之下,雖然算起來單價比當初高,但是費時費力的過程,綜合算下來,基本上沒有優勢。

    而且,現在哪怕是單照鏡,也屬於精工細作,依舊是供不應求的時代,因此,他們的單子做都做不過來,也不需要皇家或者官家的肯定。

    反正按照現在的收入,已經是百匠裏頂尖的那些,畢竟鏡片磨製技術推廣的時間並不長,想要入門可是需要不少經驗,沒有人傳幫帶根本是不可能做到之事。

    所以,這一行都是師徒傳承,並且使用的人和製作的人也就是那麽一撮人,是以能夠保持他的逼格。

    但是麽,這可不是方書安想看到的現象,一個東西的出現,如果隻是在奢侈品的行列裏,那麽它永遠無法推動社會的進步。

    如果隻是敝帚自珍,那麽怎麽才能發現更為廣闊的地。

    因為有著這樣那樣的因素在內,所以到工部報道的蘇茂珍,聽到是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院時,已經十分不高興,等到看見眼前迎接他的是個少年。

    更是氣不打一出來,實在是,太氣人了!

    他們好歹也是蘇州一帶馳名的磨鏡高手,怎麽還弄個娃娃來唬人?

    “敢問您可是蘇先生?”方書安恭敬的一禮,對於有真本事的匠人,他一直恭敬有加。

    在後市,可都是總工或者總師,至少也是個技術總監一樣的人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