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方書安不相信大明工人的實力,實在是彈簧用鋼的要求過於苛刻,現有的技術想要冶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您的那些,俺一點也不懂,但是俺知道,這些叫做彈簧的東西,都是匠人們用包鋼法打製而成。”

    韓江指著彈簧到。

    “包鋼法?”方書安似乎是醍醐灌頂,突然想明白了。

    他一拍大腿,“我怎麽就沒想到呢?”

    曆史上,唐橫刀是華夏曆史上冷兵器的一座高峰,它並不追求過分鋒利,但是對於甲胄的穿透力和殺傷力得以提高,同樣,他的耐久度也顯著提高。

    主要原因就是包鋼法的應用,將韌性和硬度相結合,最後再用泥淬法,提高仞口強度。

    彈簧用鋼,到底就是要將任性和強度結合在一起,既需要鐵的任性,又需要高碳鋼的硬度。

    所以,在冶煉過程中,對雜質和含碳量十分苛刻。

    世間萬事萬物,講究殊途同歸。

    雖然他們沒有能控製鋼鐵雜質,以及各種物質比例的手段,但是有著同樣豐富的經驗。

    靠著包鋼法將兩種不同的材質結合在一起,實現了類似的效果。

    “還有,世子讓俺告訴您,飛梭機也成了。”

    “飛梭機?那可是太好了,走,還愣著什麽,與我一同去!”

    “好嘞!”

    兩人一前一後衝出房間,幾個護衛一看,匆匆忙忙跟上。

    “晚飯我在工坊吃,不用管我,告訴爺爺,有急事去找我……”

    方書安一邊跑一邊和青兒著。

    “少爺真是的,這是遇見什麽事情,他已經很久沒有這麽不著調了。”

    青兒當然不知道那兩件事情對於方書安意味著什麽,還尋思是不是最近事情多,少爺又被刺激到。

    一行人趕到工坊的時候,朱由校臉上全是油黑,跟花臉貓似的,邊上幾個匠人們都差不多,一看就是在織機上不斷調試的結果。

    “這個齒輪還是不好用,讓鐵匠那邊做成鑄鐵件,會好上許多。”朱由校手上拿著一個硬木做成的齒輪,看著由於受到壓力而略微變形的齒。

    硬木作為齒輪,用在受力不大的地方沒有問題。

    但是作為傳動主結構的話,尤其是受力很大的情況下,明顯會不合適。

    “書安,你來了,快來看看!”

    朱由校老遠的看見方書安,趕緊招呼他道。

    “來,看看這飛梭如何。”

    隻見操作的匠人將東西準備好,便開始試機。

    之前那飛梭飛來飛去,每一次穿梭,都比手拋的快多了。

    布匹的長度在肉眼可見的速度前進著。

    由於沒有手拋梭子的寬度限製,所以飛梭機能夠更寬一些,比手工機的幅麵寬上一倍都沒有問題。

    看著那哢哧哢哧的速度,朱由校終於明白,為何方書安執意要搞出來這些東西。

    有他們的存在,布匹特別是他們羊毛布的織造成本,將會低的可怕!

    有了織造生產線帶來的新收入和技術革新,方書安有了重新開展下一步技術革新的動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