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機作為棉紗紡紗工具,直接用在毛線紡織當然不合適。

    方書安將設計理念和原型機做給朱由校以後,便讓他帶著個匠人們去折騰。

    若是大明的匠人們由於眼界受限,創新力度不夠,但是在工藝精度和改良上,那絕對是一等一的存在。

    經過匠人們的不斷努力,終於攻克羊毛紡線機一機多錠的困難。

    解決掉紡線之後,最後一個難關就是飛梭織布機。

    不同於紡線機,那個是將機器進行對應的優化,沒有太多技術上的難題。

    飛梭織布機,有一個方書安一直想挑戰卻沒有挑戰成功的難題,那句是彈簧的設計和製造。

    此前,由於馬車的顛簸過於厲害,他也隻是通過設計板簧懸掛解決問題。

    因為想要製造出滿足馬車懸掛重量的彈簧,難度實在是太大。

    所以隻有退而求其次,利用板簧頂替。

    而飛梭織布機不行,彈簧是繞不開的問題,他是提供飛梭動力的來源。

    韓江在向朱由校匯報之前,一直在實驗室盯著鐵匠們試製彈簧。

    鐵匠們都是合作挺長時間的老手,各種各樣的模塊零部件都見過,但是這螺旋形的鐵圈,還是第一次見。

    “韓哥,咱們這麽打造下去,哪怕是世子和公子的身價,都經不起這麽折騰啊。”

    鐵匠著。

    他們第一次見到彈簧的設計方案,便選出一塊尚好的鐵錠,進行打製。

    那可是液態鐵練出來的好東西,裏邊雜質含量很少,剛出鍋的時候,泛著明亮的金屬色。

    按照鐵匠的理解,怎麽著也能打製出合格的東西。

    誰知道,拿到給朱由校看過以後,直接扔了。

    他們要的是能夠伸縮提供彈性的彈簧,可不是什麽鐵器打造的蚊香圈。

    鐵錠失敗以後,鐵匠們便拿來壓箱底的各種精鋼嚐試,不管是打造鐵甲的輕鋼,還是打造鋼刀的百煉鋼,都一一進行測試。

    然而,結果並不能令人滿意。

    “實在不行,咱們試試包鋼吧……”

    一個學徒道。

    “包鋼法?”鐵匠頭一聽,伸手就要去揍他。

    包鋼法是什麽水平,那是打造橫刀才用的技巧。

    比之百煉鋼成本還要高,想要用包鋼法鍛造彈簧,光是將精鋼打製成細鋼條都很費時間,還要將細鋼條上包上精鐵,再度進行打製。

    關鍵是還必須保證兩者粗細度是均勻變化,而非一段鋼多,一段鐵多的情況。

    打製完成後,還要將其完成圈,最後還要進行泥淬火,反正是怎麽麻煩怎麽來。

    包鋼法本來良率就低,還要打成均勻的細條,良率就更低。

    但是,當泥淬以後,奇跡出現。

    方書安交代下來那種帶彈性的東西,終於是打製成功。

    這才發生前邊韓江去向朱由校報喜的那一幕。

    對於他來,解決掉這個大問題,飛梭織機的成功也就不遠了……

    但是對方書安來,則不然。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