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張田餘的態度,方書安心直往下沉,難道,在大明搞捐資助學還是有點太激進麽?

    “怎得……有什麽不妥?”方書安問道。

    “嗨,也就是你,換做是別人,我們鐵定認為他是騙子!”

    “怎麽被認作是騙子,那是為何?”方書安有些不解。

    經過他們一番解釋,方書安算是清楚了。

    原來,在明代,雖然有著捐資助學的形式存在,但並不是直接通過現銀的形式。

    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個書院大部分都是綿延數百年或者千年的書院。

    場地基本上不是問題,還未有過全新建書院的先例。

    而對於流傳有序的書院,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建築,而是可持續性的經費來源。

    除去財政撥款意以外,更多的依靠學田。

    從學田當中獲得的收入,才是書院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而學田的來源,則比較廣泛,有是當地官員罰沒的有問題田產,或者是絕戶田、有爭議田地等等。

    除此以外,也有通過俸銀購買田產贈與書院。而高門大戶,大多也是以學田的方式進行捐贈。

    所以,直接收人銀錢的書院,還是很少見。

    方書安這麽一來,雖然不能是前無古人,但也算是鶴立雞群了。

    通過他們的交流,了解到現在書院的主要資金來源後,方書安更加堅定他們新式學院的辦法。

    學田確實是技術革新前最保值的手段,金銀珠寶,概莫能與之相比,畢竟,土裏能長出糧食,那是一直能創造財富的存在。

    可惜,土地收到勞動力和技術水平的限製,因此創造出來的財富在現有的條件是也是有限度。

    你不能指望一塊普通的良田,能創造出畝產千斤工業化時代稀鬆平常的數據。

    所以,學田帶來的資金有限,作為過去舊式書院的資金來源或許馬馬虎虎。

    但是,要是為技工學院這樣的新式學院提供錢財,那是遠遠不夠的。

    不其他,就是他要開展的各種初級工業以及實驗課程,靠種糧食換錢,得等到什麽時候。

    所以,銀錢的捐助是十分有必要的,並且股份也是更好的選擇。

    等到有些技術改進算在學院頭上,再進行技術轉讓,帶來的收益能更好的的開展教學和實驗。

    那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發展。

    方書安的腦海裏還有密室的記錄裏,有著各種各樣領先時代的東西,隻要在學院培養了合格的人員以後。

    便能讓他們去實現那些停留在紙麵上的想法,到時候,創造價值的速度可要比一年年種糧食快的多了!

    “學田聽上去能長久,但是,在我這技術學院看來,還是遠遠不夠。依靠學田掙那些銀子,也就是養活師生,想要搞出創造性的東西,那是遠遠不夠!”

    “創造性的東西?”張田餘有些他納悶,他不明白那是何意。

    “新的,從未出現過的東西,比如此前的瓷磚、水泥、壓縮餅、毛紡不料,都能算得上創造性的東西。所謂技工學院,一是培養能夠懂得工藝技術的高級匠人,再一個就是創造各種各樣新的東西。

    依靠書院那一套,自然是行不通。所以,我們上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是以,耗費的銀子也是不的數目。不過,你們不用害怕,相信我,隻需要一年,技工學院就能拿出來讓你們眼花繚亂的成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