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萬曆已經答應他可以組建技工學院,還有羊毛也得到爺爺的肯定。

    隻要有這兩人點頭,兩件事情在大明還真沒有困難。

    從這次對話,方書安察覺到,萬曆也開始有危機感。

    以前他春秋鼎盛,自然要任性的和百官對抗,現在麽,大局已定,並且身體開始出現異樣。

    雖然脾氣鬧過,但是不能將大明的江山葬送。

    作為大明幾個聰明的帝王之一,萬曆對自己治下的事情心知肚明。

    就拿監稅司的事情來,提到的時候,方書安分明感覺到萬曆的眼睛在冒光。

    想來也是,因為隱瞞人口和田畝,還有官紳不納糧的做法之下。

    大明的歲入隻有區區幾百萬兩,與實行官紳一體納糧後的雍正年間差了太多。

    中間的部分去了那裏,滿朝文武清楚的很。

    隻是,哪怕強勢如張居正,也隻是在一條鞭法的事情上著手,還不敢真正觸及到稅製的改革。

    畢竟上一個想要大動稅製的王安石,涼的不能再涼。

    真要到施行官紳一體納糧的時候,要麽是泰昌皇帝如日中,要麽是啟皇帝四平八穩,並且技工學院出來的學生能頂住一片,他們手裏還要握著能夠征戰四方的強軍。

    反正現在是不可能做到。

    孫傳庭和盧象升還沉浸在高中進士的快樂當中,李盡忠百無聊賴隻能去幫朱由校忙,無事可做的皇太孫這會正在對著圖紙試製羊毛設備,畢竟涉及到多個機器。

    梳毛機、紡紗機、水力漂布機,這些東西對朱由校來,都是寶貝一般的存在。

    大明的江南製造局裏邊不是沒有類似的設備,但是相比之下,方書安畫的這些圖紙就要複雜多了,看上去更有挑戰性。

    實際上,這不能怪方書安。

    他老家是方圓數百裏馳名的紡織中心,幾個村子都是紡織專業村。

    誰家孩子還沒有個去紡織廠幹雜活的經曆。

    廠的各種設備他都是見過的,原理並不麻煩,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能看明白。

    畢竟不是大廠裏邊專業化的大型設備,相比較而言要簡單許多。

    但就是這般,仍然超出大明的工業製造能力。

    而他又沒見過原始的梳毛機什麽樣,隻好在其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力求能達到效果的前提下,減少配件以及必要的複雜曲麵,好讓其能在大明順利生產使用。比起後世高速設備,他們要求要低的多。

    方書安帶著幾人來找朱由校的時候,他和李盡忠兩人都是一副苦瓜臉,一籌莫展。

    “書安,你來了正好,你的這個工作麵,就是塊平整的板子麽?但是無論我們用什麽木頭打磨,最後都會有毛刺勾到,若是這樣,還如何往下進行?”

    “世子,這個好辦,用漆抹上兩層便好,到時候打磨幾次,光滑的如同鏡子一般。不過麽,現在咱們有更重要的事情。”

    “什麽事情能比這個重要?”朱由校一臉不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